醫學心理學/心理調節與心身和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心理學》 >> 心理保健 >> 心理調節與心身和諧
醫學心理學

醫學心理學目錄

心身和諧是心身健康的基礎,其關鍵是心理調節作用。心理作用於軀體時,有利於維持內環境的體內動態平衡(homeostasis),有利於個體對環境的適應和協調。醫學心理學重視和強調自我意識對機體心身的主動調節作用。

自我意識是人類個體與動物界限顯著區別,它是人格發展的核心結構,是一種高級反映形式。自我意識不是生而就有的。只有經過社會化過程,個體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存在、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並對自己的能力、特點,以及前途等有所看法才構成自我意識。

主動的自我控制和調節功能,是自我意識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自我意識的能動性是指個體不僅能根據客觀評價和自我實踐的反饋信息形成對自己的意識,而且能根據自我意識來控制和調整自身的心理生活和行為。這種活動可以通過心理而作用於軀體生理,作用於心身健康。與心身健康有關的控制與調節功能主要是自我意識對人格的發展和對情緒的作用。一個人只有對自己人格特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揚長避短,他的人格發展就置於自我意識的調節之下,才能做到自覺地、能動地指導自己人格的不斷完善。

情緒和心身健康關係密切,任何情緒活動總伴隨著生理、生化的變化,控制和調節情緒狀態對心身健康影響很大。青年人的情緒雖不再象兒童那樣容易起伏波動,但一般也要到青年後期或中年時才趨於穩定。自我意識的水平達到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可以推延情緒發作和發作適可而止。某些中年代的城府較深,喜怒哀樂可以不形於色,但若不能內在消化心理衝突也會導致結郁罹疾。自我意識調節和控制情緒與對客觀的認識與評價和自我評價有關。學會善於掌握自我、控制和調節情緒,適應社會發展情況,對維護心身健康至關重要。

情緒生活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最大、作用最強的成分。因為人的任何活動莫不以情緒為背景,莫不伴隨情緒色彩。情緒要由個體自我意識來控制和調節。培養健康的情緒生活,要注意情緒的緊張適度。要使情緒有適當表現,要培養樂觀態度和幽默感。

一、緊張適度、心身和諧

人們所以喜觀看驚險鏡頭,喜歡從事冒險活動,喜歡進行各種體力和腦力比賽,喜歡一些新奇的信息,是因為這些活動可以提供刺激以使情緒緊張。適當的緊張是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它不僅可使人們的生活富有節奏和情趣,而且能發揮潛能使心身達到最高效率狀態,從而能獲得較高級的心身和諧和健康人格結構。沒有一定的緊迫感而鬆鬆垮垮是什麼事情也幹不成的。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不用說學習,就連邁步行走也難完成。但是,持續的或超越個體負荷能力的緊張,既不利於健康、也不利於效率的持續高漲。「有張有弛」、「有勞有逸」、調節適度才能維持最佳的心身和諧狀態。

二、適當表現、疏導有方

所謂控制情緒並非無限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反應,持續的壓抑也會導致心身障礙。喜怒哀樂人之常情。要使情緒能有適當表現,不過分、不過久,需要通過情緒表現來解脫和疏導。如親人亡故時的悲痛欲絕中號喊大哭就是適當表現。強忍住你的淚水就等於慢性自殺。因為哭泣也是一種調節方式。但要避免無休止的哭泣,越哭越悲傷,持久的哭泣會傷心傷身。遇有煩惱時,找知心朋友傾吐積鬱、發牢騷、訴委屈,即或不能得到什麼有效的解決,但也可一吐為快,使心情平靜下來。這些都是自我意識的調節。

三、樂觀開朗、面向光明

樂觀的人一般都自我感覺良好,並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從而心身健康、生活幸福、事業成功。悲觀憂鬱會降低個體的機體活力和免疫系統功能,導致寂寞感、抑鬱症心身疾病。樂觀的態度是以科學的認識和進步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基礎的,是以相信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人類生活斷不斷進步為前提的。樂觀的人習慣於從光明面看問題,對於生活和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樂觀的人性格開朗,敢於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和接受客觀現實的挑戰,則不逃避、不畏縮,遇到挫折能採取有效的積極態度去應以,努力進取,永不失望。樂觀的人一般是善於運用幽默來豐富生活,緩解緊張、愉慰心身。

總之,心理調節是以正確認識與評價(對個人自身和所處環境)為前提,儘力消除那些能夠改變不愉快生活事件,理智地接受那些非個人力量所能改變的現實,以達到良好適應和積極情緒的穩態,實現軀體、心理、社會諸方面的完整康寧

32 心理應對與心理平衡 | 藥物心理學 32
關於「醫學心理學/心理調節與心身和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