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肝的USG診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醫學影像學》 >> 腹部 >> 肝、膽、胰 >> >> 肝的USG診斷
醫學影像學

醫學影像學目錄

USG根據肝特有的圖像可測知其大小與結構,並判斷有無病變及病變性質。

(一)USG檢查方法 多採用仰臥位,用右前斜位以檢查右葉後段。一般用連續縱斷面和橫斷面探查或用右肋間和右肋緣下途徑。為顯示左葉常作劍突下縱斷面探查。USG檢查肝一般不需特殊準備,事先禁食12小時有助於肝、膽、胰的聯合檢查。

(二)正常肝的USG表現 肝實質由分布均勻細小光點組成,這是由肝細胞和其纖維組織支架、膽管小血管等無數小界面形成的。肝周圍為被膜形成的界面,表現為線狀回聲。在肝橫斷面圖像,常可在左內葉左外葉之間,見到圓韌帶的橫斷面,呈圓形強回聲,直徑為約數毫米。肝左葉尾葉之間,可發現由靜脈韌帶所致的線狀強回聲。

正常肝斷面的輪廓規則而光滑。在沿肋下作斜形探查時,在肝圖像的中間部位可見門靜脈,呈圓形或橢圓形無聲結構,並可追朔至左右分支。門靜脈及其分支的管壁回聲較強。

正常肝右葉厚度為12~14cm,左葉厚度通常小於5cm,在鎖骨中線,肝下緣不超過肋下1cm。肝下緣劍突下不超過5cm。膽囊在右葉下方,鎖骨中線部位。肝右葉後段與右腎前方相鄰,肝左葉後方與腹主動脈相接,肝右葉後部與肝左葉相交處為下腔靜脈

(三)肝病症USG表現與診斷

1.肝膿腫USG檢查是診斷肝膿腫的首選方法。膿腫的聲像圖表現為液性暗區,移動探頭可顯示膿腫呈球形。膿腔內的壞死組織等有形成分,可造成點狀或線狀回聲。膿腫邊緣較厚而不甚規則,內有散在細小光點。肝膿腫尚未充分液化時,可表現為大片邊界不清的低回聲區,難與實質性病變區別。有時肝膿腫內無聲區不典型,則易與肝腫瘤壞死混淆,須結合病史及化驗,以便和其他疾病鑒別。肚膿腫可為單發、多發或多房,檢查時應注意。

2.肝囊腫及包囊蟲病肝囊腫呈現一個或多個無回聲暗區,直徑自數毫米至幾十毫米,斷面接近圓形,其中可有不全分隔。囊腫壁薄而光滑,邊界清晰,與肝實質有清楚分界。囊腫後壁及後方常有明顯的回聲增強效應。大的囊腫可使鄰近肝內管道受壓移位。

肝包囊蟲病的聲像圖與肝囊腫類似。肝近膈面處是好發部位。有時病灶可有多房樣結構。囊壁鈣化形成殼狀強回聲。診斷需結合病史。

3.肝腫瘤肝腫瘤在聲像圖上呈局限性強回聲或低回聲區,常難以確定腫瘤性質。因此,對肝腫瘤或佔位性病變的性質常需結合其他檢查加以判斷。

原發性肝癌:USG是影像學診斷中的首選方法。聲像圖上肝癌表現為聚集成團的強回聲區,光團強弱分布不均,邊比緣不規則。光點常粗糙明亮,與正常肝組織有明顯差別。腫瘤區下方的正常肝組織回聲強度降低,系因肝癌引起的超聲衰減所致(圖4-3-2)。

肝癌(巨塊型)


圖4-3-2 肝癌(巨塊型)

另一種表現是病變區以低聲為主,該區光點稀疏。腫瘤區後方邊緣無增強效應,可與囊腫鑒別。在瀰漫型肝癌可見到瀰漫分布的點片狀、粗細不規則光點或光斑,診斷較難。

肝癌不同類型的聲象圖表現,見圖4-3-3。

肝癌聲象圖分型示意圖


圖4-3-3 肝癌聲象圖分型示意圖

Aa.結節型強回聲 Ab.融合型強回聲 Ac.包膜型強回聲

Ad.巨塊型強回聲 B.等回聲型 C.低回聲型 D.混合型 E.瀰漫型

除上述肝內回聲的變化外,還可發現肝內靜脈和膽管出現受壓移位等改變。肝常增大,肝的上緣或下緣顯示膨隆。由於肝癌常在明顯肝硬化的基礎上形成,故常同時有肝硬化的USG表現,診斷時要注意鑒別。

海綿狀血管瘤:由於USG廣泛使用,血管瘤的發現也逐漸增多,USG易於發現血管瘤,但定性診斷仍有一定限度。

聲像圖上小的血管瘤表現為均勻強回聲區,邊界清晰銳利。部分血管瘤可出現由血竇形成的液性無回聲區或呈網狀結構。病變單發或多發。較大的血管瘤多呈混合型圖像特徵。如USG診斷難以定性,應作CT動脈造影協助診斷。如可能,可作穿刺活檢。

4.肝硬化 在我國以門靜脈性肝硬化及血吸蟲病性膽硬化較多見。USG表現在早期為肝增大,其後出現肝內纖維組織增生、硬化,肝回聲增強、增多、變粗,形成瀰漫不均的光點圖像。淺層回聲常增強而深層常減弱,肝內部各種管腔結構失去正常排列,顯示不清。病變進一步發展,肝邊緣因纖維組織收縮而不規則,肝內可出現異常回聲的結節。後期則肝縮小,輪廓凹凸不平,肝內回聲不均,可出現脾增大腹水,腹水表現為肝表面與腹壁軟組織之間的液性暗區。

32 肝的X線診斷 | 肝的CT與MRI診斷 32
關於「醫學影像學/肝的USG診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