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顱壓性頭痛
A+醫學百科 >> 低顱壓性頭痛 |
低顱壓性頭痛
目錄 |
疾病分類
疾病概述
正常成人腦脊液側臥位時為0.59千帕~1.77千帕(60毫米汞柱~180毫米汞技),若腦脊液壓力低於0.59千帕(60毫米汞技)者,即為低顱內壓症候群。顱內低壓最突出的症状是頭痛,頭痛多位於額部和枕部,有時波及全頭,或向項、肩、背及下肢放射,性質為鈍痛或搏動性痛。其頭痛與體位有明顯關係,當患者坐起或站立時頭痛劇烈,平臥或頭低腳高位則很快消失或明顯減輕,因此常被迫臥床不起。
低顱壓頭痛主要是由於顱內壓力降低後,腦脊液的「液墊」作用減弱,腦組織下沉移位,使顱底的痛覺敏感結構和硬腦膜、動脈、靜脈、神經等受牽拉所致。此外低顱壓性頭痛還可伴有眩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或精神障礙。檢查可發現頸部有不同程度的抵抗。
疾病描述
低顱壓性頭痛是腦脊液壓力降低(<70mmH2O)導致的頭痛,多為體位性。患者常在直立後15分鐘內出現頭痛或頭痛明顯加劇,臥位後頭痛緩解或消失。
症状體征
本病見於各種年齡,特發性多見於體弱女性,繼發性無明顯性別差異。頭痛以枕部或額部多見,呈輕-中度鈍痛或搏動樣疼痛,緩慢加重,常伴噁心、嘔吐、眩暈、耳鳴、頸僵和視物模糊等。頭痛與體位有明顯關係,立位時出現或加重,臥位時減輕或消失,頭痛多在變換體位後15分鐘內出現。
疾病病因
低顱壓力形成(<70mmH2O)頭痛包括特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特發性病因不明,可能與血管舒縮障礙引起CSF分泌減少或吸收增加有關;脫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全身嚴重感染、腦膜腦炎、過度換氣和低於血壓等使CSF生成減少。由於CSF量減少、壓力降低、腦組織移位下沉等使腦內容痛敏結構,如腦膜、血管和三叉、舌咽、迷走等腦神經手牽張引起頭痛。
診斷檢查
根據體位性頭痛的典型臨床特點應疑診低顱壓性頭痛,腰穿測定腦脊液壓力降低(<70mmH2O)可以確診。部分病例壓力測不出,放不出CSF,呈「乾性穿刺」。少數病例CSF細胞數輕度增加,蛋白質、糖和綠氯化物水平正常。本病應注意與產生體位性頭痛的某些疾病鑒別,如腦和脊髓腫瘤、腦室梗阻症候群、寄生蟲感染、腦靜脈血栓形成、亞急性硬膜下血腫和頸椎病等。
治療方案
1、病因明確者應針對病因治療,如控制感染、糾正脫水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對症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補液(2000-3000ml/d)、穿緊身褲和束腹帶,給予適量鎮痛劑等。鞘內注射無菌生理鹽水可使腰穿後頭痛緩解。
3、藥物治療:咖啡因可阻斷腺苷受體,使顱內血管收縮,增加CSF壓力和緩解頭痛。可用苯鉀酸鈉咖啡因500mg,皮下或肌肉注射,或加入500-1000ml乳化林格林液緩慢靜脈滴注。
4、硬膜外血貼療效是用自體血15-20ml緩慢注入腰或胸段硬膜外間隙,血液從注射點上下擴展數個椎間隙,可壓迫硬膜囊和阻塞腦脊液漏出口,迅速緩解頭痛,適於腰穿後頭痛和自發性低顱壓性頭痛,有效率達97%。
用藥安全
本疾病可見於各種年齡,原發性以體弱的女性多見,繼發性的兩性患病率無明顯差別。因低顱壓性頭痛大多數是由於腰穿、腰麻或顱腦外傷後,造成腦脊液過多滲漏而引起。所以最主要的預防措施是防止腦脊液滲漏。
心理護理
1、醫護人員要有同情心,對病人要耐心細心,向病人說明本病的發生髮展預後情況以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取得病人配合,從而減輕病人對疼痛的敏感性;
2、對病人家屬做一些解釋工作,讓家人理解病人的痛苦,指導家人多給病人休息時間,避免使病人疲勞,誘發病人頭痛發作;指導家人根據病人情況及時送醫院住院治療。
住院護理
顱內壓過低通過休息和鎮靜劑應用均無效果時,住院給低滲溶液注射以刺激腦脊液的分泌消除疼痛。常用藥物為消毒蒸餾水靜脈注射。在注射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無菌操作;
(2)注意劑量和推注速度不可過快,以防產生血管內溶血;
(3)注意觀察患者表現,有無怕冷、四肢麻木、腰背酸痛、紫紺等溶血早期表現,一旦發現立即停止用藥並配合醫生進行搶救。
生活護理
患者應多飲水,注意勞逸結合,減少過長時間的站立,必要時取頭低足高位以減輕頭痛症状。
關於「低顱壓性頭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