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泄瀉
A+醫學百科 >> 產後泄瀉 |
產後泄瀉,病證名。又名產泄。《丹溪心法》:「產後泄瀉,此余血滲入大腸為泄,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荊芥大者四、五穗,於盞內燒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湯調下。此藥雖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張氏醫通》卷十一指出產後泄瀉原因有五:「一者因胎前泄利未止,產後尤甚;一者因臨產過傷飲食,產後滑脫;一者因新產驟食肥腥,不能克運;一者因新產煩渴恣飲,水谷混亂;一者因新產失護,臍腹臟腑受冷。其致瀉之由雖異,一皆中氣虛寒,傳化失職之患,並宜理中湯為主。食加枳實、山楂;水加桂心、茯苓;虛加桂附倍參;寒加桂附倍姜;久瀉腎虛加桂心、熟附;瘀結不行加炮楂、歸身。若見完谷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虛,元氣虛脫之候,十有九死。惟猛進溫補之劑,庶可挽回。即有煩躁、發熱、面赤,脈來數大,皆虛火上炎之故,當並進桂、附、人蔘、甘、姜、苓、術之類,伏龍肝煮湯代水煎服,仍得收功。若小便混濁如泔,或大便中有白沫,如腸垢者,乃元氣下陷之故,並宜補中益氣加桂苓、炮姜升舉之,或臭水不止加蘄艾、香附、吳茱萸。」
出自A+醫學百科 「產後泄瀉」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A%A7%E5%90%8E%E6%B3%84%E6%B3%BB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產後泄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