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qpg.jpg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是國內規模最大、學術力量最雄厚的腫瘤學醫教研基地之一。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及腫瘤研究所均創建於1964年,原名華南腫瘤醫院、中山醫學院腫瘤研究所,首任院長謝志光教授系我國臨床放射學的奠基人,首任所長系我國病理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梁伯強教授。  

目錄

地位

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合作中心,廣東省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內首家「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中心腫瘤學是廣東省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2003年與世界上一流的美國M.D.Anderson癌症中心結為姐妹醫院。  

醫資力量

中心現有職工15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1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其中兼職1名),博士生導師47人,碩士生導師73人,在讀研究生350餘人。腫瘤專科醫師培訓班學員48人,一年制腫瘤專科進修生90餘人,碩士學位招生專業:腫瘤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麻醉學;博士學位招生專業:腫瘤學。  

醫療設施

中心有病床1018張,收治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年門診量達34.7萬人次,出院3萬餘人次,數量逐年穩步上升。設有內科放療科鼻咽科、頭頸科、胸科、乳腺科、結直腸科、胃胰科、肝膽科、泌尿腫瘤外科神經腫瘤外科、婦科、影像介入科中醫科血液腫瘤科、內鏡雷射科與生物治療科等專科,另設有病理科、檢驗科(含血庫)、超聲心電科、核醫學科藥劑科等醫技科室。主要醫療設備包括PET/CT、64層螺旋CT機、MR、DSA、全數字化乳腺機、三維彩超、SPECT/CT、病理圖像自動分析系統、直線加速器、CT模擬定位機、三維適型放療計劃系統、適形調強放療系統、三維適型放療系統、放射治療驗證系統、超聲聚焦刀、射頻、微波消融儀、層流無菌骨髓移植病房等;主要科研設備有全自動基因測序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酶標儀、雷射顯微切割儀。流式細胞儀共聚焦顯微鏡超速離心機、γ照射儀、基因晶片點片系統、液相色譜分析系統等。  

治療領域

中心為患者施行腫瘤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介入、微創、生物及中醫中藥等治療措施。1998年中心在國內同行率先推出腫瘤單病種首席專家負責制,制定與實施單病種綜合治療規範,為每一位患者打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為腫瘤專科醫院發揮自己的特色開闢了一個向,也吸引了很多國內同行前來交流學習。近年來,中心對各腫瘤單病種的診療規範進行了不斷的修訂與完善,並制定了各大病種的診治臨床路徑。2008年8月中心推出八大常見腫瘤多學科聯合門診,方便了患者就醫,尤其是疑難患者的診治,為患者帶去福音,受到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社會的好評。  

特色項目

中心的特色醫療項目包括:防體檢、單病種多學科聯合門診、腫瘤靶向個體化治療、適型調強放療、呼吸門控的PET-CT檢查、腫瘤微創治療(腔鏡、射頻消融)、生物治療等。中心設有VIP門診和病區,安排各科著名的專家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進行診治,良好的環境、先進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及中央、廣東省保健辦的肯定和稱讚。我們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門診一站式服務溫馨便捷,率先在全國同類醫院實行電腦聯網管理,推行無紙處方,推出電話預約挂號、磁卡挂號,實行遠程會診等服務新舉措,使候診時間大大縮短,方便了病人。  

科研成果

中心利用廣東地域疾病資源,充分發揮臨床與基礎密切結合的特色,以華南地區特色或高發腫瘤的發病機理和防治作為主要研究目標,在鼻咽癌研究領域取得了原創性的標誌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定位了鼻咽癌易感基因區;建立了國內外廣泛採用的鼻咽癌92分期標準,繼而從分期、診斷、放療技術和綜合治療多方面系統深入的研究,使鼻咽癌生存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系列研究先後獲得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200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結合本學科研究優勢和特色,建立了一個南地區最大的、集系統性、完整性、連續性、可靠性為一體的腫瘤資源和信息平台,為可持續發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產出提供重要的條件保證。  

對外交流

中心對外交流積極活躍,多年來通過多種形式與國外一流大學或醫療研究機構(M.D.Anderson癌症中心、瑞典Karolinska醫學院)建立長期學術交流和合作夥伴關係,注重優化科研環境及創新機制。高頻度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了學科在本領域的知名度,使我中心躋身為我國腫瘤發病機制與靶向藥物治療研究領域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窗口之一。

中心自成立以來,為華南乃至全國培養了一批批腫瘤防治專業人才,在教材建設方面亦作出了貢獻:中心萬德森教授主編的《臨床腫瘤學》被列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曾益新教授主編的研究生教材《腫瘤學》獲批衛生部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黃文林教授主編了全國研究生規劃教材《分子病毒學》;姜文奇、張曉實教授等主編了國內第一部《腫瘤生物治療學》。2004年中心舉辦全國首屆腫瘤學研究生精品課程;2005年中心在國內率先探索開展腫瘤專科醫師培訓,積極進行在高校附屬

Bkqph.jpg

醫院中把專科醫師培訓與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教育工作並軌的探索。

目前中心正積極籌建亞洲一流的地下放療中心和西大樓,以便為海內外的腫瘤患者提供更完善、更優質的服務。中心確立了建設成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腫瘤學醫教研基地」的壯美藍圖,並緊鑼密鼓地開展相應的管理、信息、基建「三大工程」建設,「誠實、友愛、敬業、創新」,今天的腫瘤防治中心將繼續秉承這一精神,求索於人類征服癌症的夢想征程! 

周邊公交(腫瘤醫院站):224A 224 283 518 夜18 夜38 185 261 2

(執信路站):112 189 204 247 27 284 285 287 293 54 56 62 83 夜18

(執信中學站):112 16 192 221 223 225 535 550 63 夜15

關於「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