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診脈的部位
醫學電子書 >> 《中醫診斷學》 >> 四診 >> 切診 >> 脈診 >> 診脈的部位 |
中醫診斷學 |
|
診脈的部位,有遍診法,三部診法和寸口診法。遍診法見於《素問.三部九候論》,切脈的部位有頭、手、足三部,三部診法見於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三部,即人迎《頸側動脈),寸口,跌陽(足背動脈)。以上兩種診脈的部位,後世已少採用,自晉以來,普遍選用的切脈部位是寸口。寸口診法始見於《內經》,主張獨取寸口是《難經》,但當時這一主張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晉代王叔和所著的《脈經》,才推廣了獨取寸口的診脈方法。
寸口又稱脈口、氣口,其位置在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診脈獨取寸口的理論依據是:寸口為手太陰肺經之動脈,為氣血會聚之處,而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氣血的運行皆起於肺而止於肺,故臟腑氣血之病變可反映於寸口。另外,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與脾經同屬太陰,與脾胃之氣相通,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臟腑氣血之盛衰都可反映於寸口,所以獨取寸口可以診察全身的病變。
寸口分寸、關、尺三部,以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誌,其稍內方的部位為關,關前(腕端)為寸,關後(肘端)為尺。兩手各分寸、關、尺三部,共六部脈。寸、關、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診法的三部九候。
左寸可候:心與膻中 右寸可候:肺與胸中
左關可候:肝膽與膈 右關可候:脾與胃
左尺可候:腎與小腹 右尺可候:腎與小腹
脈診的臨床意義 | 診脈有方法和注意事項 |
出自A+醫學百科 「中醫診斷學/診脈的部位」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8%AD%E5%8C%BB%E8%AF%8A%E6%96%AD%E5%AD%A6/%E8%AF%8A%E8%84%89%E7%9A%84%E9%83%A8%E4%BD%8D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中醫診斷學/診脈的部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