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刺灸/針法結合腧穴特性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刺灸》 >> 難經針法 >> 針法結合腧穴特性
中醫刺灸

中醫刺灸目錄

針法補瀉除涉及人體功能狀態、針灸作用方式外,腧穴選用也是一個因素,《難經》中主要介紹了以五腧穴為基礎,依據五行生克的關係,通過配穴的形成而創立的「補母瀉子法」和「瀉南補北法。」

補母瀉子法

《六十四難》根據《靈樞.本輸》及陰陽剛柔相濟的原理,以五腧穴配屬五行:陰經為井木、滎火、輸土、經金、合水;陽經為井金、滎水、輸木、經火、合土。配十天干則肺屬辛金、大腸屬庚金;腎屬癸水膀胱屬壬水;肝屬乙木,膽屬甲木;心、心包屬丁火,小腸三焦屬丙火;脾屬巳土、胃屬戊土。按照五行相生關係,每條經各有一個「母穴」和一個「子穴」。「母能令子虛,子能令母實」,所以《六十九難》提出了「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的補瀉法。如肺屬金,肺虛可補其母穴——輸(土)穴太淵;肺實可瀉其子穴——合(水)穴尺澤。《七十九難》也舉例作了說明:「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是謂迎而奪之者也;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者也。」瀉可取心包(火)經的輸(土)穴大陵,補可取心包(火)經的井(木)穴中沖。

補母瀉子法除用本經穴位外,也可應用相關經脈上的穴位。如肺虛可用脾(土)經穴位,或補脾經輸(土)穴太白;肺實可用腎(水)經穴位,或瀉腎經合(水)穴陰谷。《針灸大成.南豐李氏補瀉》:「凡針逆而迎奪,即瀉其子也,如心之熱病,必瀉於脾胃之分。針順而隨濟,即補其母也,如心之虛病,必補於肝膽之分。」即指心(火)之熱病可瀉脾、胃(土)經的穴位,心之虛病可補肝、膽(木)經的穴位。

瀉南補北法

《難經.七十五難》根據五行生剋關係,指出對肝實肺虛之證,要用瀉心火,補腎水的方法治療。說是:「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東方屬木代表肝,西方屬金代表肺,南方屬火代表心,北方屬水代表腎。東方實,西方虛,即肝(木)實、肺(金)虛,是一種「木實侮金」的反克表現。補北(腎)瀉南(心)就是益水制火,即補腎瀉心。火(心)為木(肝)之子,瀉火能抑木,可奪肝(母)之實,又能減少其克金(肺)之力。水(腎)為金(肺)之子,補水可以制火(心),使火不能刑金,又能濟金以資肺(母)之虛,使金實得以制木。瀉南補北法可以說是對「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一說的補充。如果按照補母瀉子法,肝實肺虛,法當瀉心火補脾土,而這裡為什麼不補脾土而補腎水。清代葉霖難經正義》中說:「夫五行之道,其所畏者,畏所克耳。今火大旺,水大虧,火何畏乎?惟其無畏,澤愈旺而莫能制,苟非滋水以求勝之,孰能勝也。……雖瀉火補水並言,然其要又在補水耳。……今補水而瀉火,火退則木氣削,又金不受克而制木,東方不實矣,金氣得平,又土不受克而生金,西方不虛矣。若以虛則補母言之,肺虛則當補脾,豈知肝氣正盛,克土之深,雖每日補脾,安能敵其正盛之勢哉?縱使土能生金,金受火克,亦所得不償失矣,此所以不補土而補水也。或疑木旺補水,恐水生木,或木愈旺,故聞獨瀉火不補水論,忻然而從之?殊不知木已旺矣,何待生乎。況水之虛,雖峻補不能復其本氣,安有餘力生木哉,若能生木,則能生火矣。……瀉火補水,使金得平木,正所謂能治其虛。不補土,不補金,乃瀉火補水,使金自平,此法之巧而妙者。」

瀉井刺滎法

實熱證需瀉井穴時,《難經》中指出可以根據「實者瀉其子」的原則,改以滎穴來代替。《七十三難》:「諸井者,肌肉淺薄,氣少不足使之,刺之奈何?然:諸井者木也;滎者火也,火者木之子。當刺井者,以滎瀉之。」因為井穴在手足指(趾)端,此處皮肉淺薄,而氣藏於皮肉之內,則氣較為微小,不便使用針刺手法,所以說氣少不足使也。如胃經實證當瀉其井穴歷兌,可改用其滎穴內庭。元代汪機針灸問對》說:「此說為瀉井者言也,若當補井,則必補其合。」因此有「瀉井須瀉滎,補井當補合」之說。

32 論述迎隨與調氣 | 針法合於四時 32
關於「中醫刺灸/針法結合腧穴特性」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