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刺灸/論述迎隨與調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刺灸》 >> 難經針法 >> 論述迎隨與調氣
中醫刺灸

中醫刺灸目錄

《七十二難》說:「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曰迎隨。調氣之方,必在陰陽者,知其內外表裡,隨其陰陽而調之。」迎,指瀉法;隨,指補法。運用補瀉針法必須知曉營衛氣血的傳注分布和盛衰,根據它的順逆以行補瀉。順著經氣以益其不足為補,所以稱為隨;逆著經氣以損奪其有餘為瀉,所以稱為迎。疾病的產生往往是陰陽失調的緣故,所以針刺調氣也必須以陰陽為基礎,以人體內外表裡之間的關係為依據,對陰陽的盛衰進行調治。這與《靈樞.終始》:「瀉者迎之,補者隨之,知迎知隨,氣可令和。和氣之方,必通陰陽。」《靈樞.根結》:「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之意相近。以後,元、明針灸醫家將各種針刺補瀉概稱迎隨。如補法採用順緊方向而刺,由淺入深(以插法為主)而刺、當氣血衰少時刺,為隨;瀉法採用逆經方向而刺,由深出淺(以提法為主)而刺,當氣血旺盛時刺,為迎。《針灸大成》中論述針刺補瀉法的一節,即以「經絡迎隨設為問答」作為標題。《濟生拔萃》中有《雲岐子論經絡迎隨補瀉法》。後世據此說又引伸具體化而成「針向補瀉」,如《醫學入門》引《圖注難經》說:「手三陽從手至頭,針芒(尖)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足三陽從頭至足,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足三陰從足至腹,針芒從外往上為隨,針芒從內往下為迎;手三陰從胸至手,針芒從內往下為隨,針芒從外往上為迎。」宋代丁德用在注釋《七十二難》時說:「夫榮衛通流,散行十二經之內,即有始有終。其始自中焦,注手太陰一經一絡,然後注手陽明一經一絡,其經絡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時,皆相合。此凡氣始至而用針取之,名曰迎而奪之。其氣流注終而內針出針捫穴,名曰隨而濟之。」以經脈與日時相配合以行補瀉,後為《針灸聚英》所闡發,發展而成「十二經病井滎輸經合補虛瀉實」法,實即現在所稱的子午流注針法的一種——納支法

32 補瀉分清營衛 | 針法結合腧穴特性 32
關於「中醫刺灸/論述迎隨與調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