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刺灸/補瀉分清營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刺灸》 >> 難經針法 >> 補瀉分清營衛
中醫刺灸

中醫刺灸目錄

營衛之氣的運行,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散布在淺表;營氣行於經隧,處於深里。所以刺衛者宜淺,刺營者宜深。《七十一難》說:「針陽者,臥針而刺之」意指針刺屬於陽得衛分(淺層)要沿皮橫刺,以免損傷深層的營氣。「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滎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意指針刺屬於陰的營分(深層)要先用左手按壓穴位,使淺層的衛氣散開後,方可刺入,以免損傷淺表的衛氣。要求「刺榮無(毋)傷衛,刺衛無傷榮」。這說明針刺候氣時對深淺度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如當深反淺,則未及於營而反傷於衛;當淺反深,則誅伐太過而損及於營。《七十六難》說:「當補之時,從衛取氣;當瀉之時,從榮置氣。……榮衛通行,此其要也。」《七十八難》中更為具體地指出:「得氣,因推而內(納)之,是謂補;動而伸之,是謂瀉。」就是說在進針得氣後,將針推進下插的為補法;將針動伸上提的為瀉法。因為補法系從衛分取氣,由淺向深按插,是從衛分引氣深入以納之。瀉法系從營分散氣,由深向淺抽提,是從營分引氣外出以散之。《醫學入門》:「補則從衛取氣,宜輕淺而針,從其衛氣隨之於後而濟其虛也。瀉則從榮棄置其氣,宜重深而刺,取其榮氣迎之於前而瀉奪其實也。」《難經》所說的「推而納(進)之」(以按為主)和「動而伸之」(以提為主)是《靈樞》補瀉法的推衍。後世針灸家以《金針賦》為代表,又演變為:補法用先淺後深,緊按慢提法;瀉法用先深後淺,緊提慢按法。《七十八難》提到:「不得氣,乃與男外女內;不得氣,是謂十死不治也。」就是說假如針刺時未能得氣,男子可用淺提法候氣於衛分(外),女子可用深插法候氣於營分(內)。如久求而不得氣,說明營衛之氣衰竭,病情較為危重。

32 強調雙手行針 | 論述迎隨與調氣 32
關於「中醫刺灸/補瀉分清營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