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刺灸/楊氏針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刺灸》 >> 針灸大成針法 >> 楊氏針法
中醫刺灸

中醫刺灸目錄

楊繼洲在繼承前人針法的基礎上,對補瀉手法進行了總結,並有所發揮。《針灸大成.經絡迎隨設為問答》中論述了補針與瀉針之要法。《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中,較為全面介紹了燒山火透天涼陽中隱陰陰中隱陽留氣法、運氣法、提氣法、中氣法(即納氣法)、蒼龍擺尾(即青龍擺尾)、赤鳳搖頭龍虎交戰龍虎升降五臟交經、通關交經、膈角交經、子午搗臼子午補瀉、子午傾針、進火、進水等法。其中有些手法均源出於《金針賦》,其內容已見《金針賦.論針法》一節中,不再重複。

補針與瀉針要法

楊氏將針法補瀉歸結有補針要法和瀉針要法,見於《針灸大成.經絡迎隨設為問答》中:

「補針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縫紋,右手持針於穴上,次令病人咳嗽一聲,隨咳進針,長呼氣一口,刺入皮三分。針手經絡者,效春夏停二十四息;針足經絡者,效秋冬停三十六息。催氣針沉,行九陽之數,捻九撅九,號曰天才。少停呼氣三口,徐徐又插至筋骨之間三分,又如前息數足,復覺針下沉澀,再以生數行之,號曰地才。再推進一豆,謂之按,為截,為隨之。此為極處,靜以久留,卻須退針至人部,又待氣沉緊時,轉針頭向病所,自覺針下熱,虛羸癢麻,病勢各散。針下微沉後,轉針頭向上,插進針一豆許,動而停之,吸之乃去,徐入徐出,其穴急捫之。岐伯曰:下針貴遲,太急傷血出針貴緩,太急傷氣,正謂針之不傷於榮衛也。是則進退往來,飛經走氣,盡於斯矣。」

「凡瀉針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縱紋三次,右手持針於穴上,次令病人咳嗽一聲,隨咳進針,插入三分,刺入天部,少停直入地部,提退一豆,得氣沉緊,搓拈不動,如前息數盡,行六陰之數,捻六撅六,吸氣三口,回針提出至人部,號曰地才。又待氣至針沉,如前息數足,以成數行之,吸氣二口,回針提出至天部,號曰天才。又待氣至針沉,如前息數足,以成數行之,吸氣回針,提出至皮間,號曰天才,退針一豆,謂之提,為擔,為迎也。此為極處,靜以久留,仍推進人部,待針沉緊氣至,轉針頭向病所,自覺針下冷,寒熱痛癢,病勢各退,針下微松,提針一豆許,搖而停之,呼之乃去,疾入徐出,其穴不閉也。」

根據以上記述,可以看到:

(1)進、退針法:無論補法瀉法,進針都和《神應經》一樣,隨咳進針,以免損傷經氣。補法分部而進,是徐進的方法,先在淺層施行手法,次在中層施行手法,再在深層施行手法。瀉法在刺入淺層稍停後直接刺入深層,先在深層施行手法,次在中層施行手法,再在淺層施行手法,這樣分部而退,是徐退的方法。

(2)呼吸法:補法中隨呼氣而推進,瀉法中隨吸氣而退回。

(3)撚撅法:撚,就是捻轉;撅,就是提插。參照楊氏其他手法,撚法,補可用左轉,瀉可用右轉;撅法,補可用緊按慢提,瀉可用緊提慢按。

(4)陰陽數和生成數:補用九陽數或「生數」,瀉用六陰數或「成數」。如《針灸大成.醫案》:「虞紹東翁患膈氣之疾,形體羸瘦,藥餌難愈,召予視之。六脈沉澀,須取膻中以調和其膈,再取氣海以保養其源,而元氣充實,脈氣自盛矣。後擇時針上穴行六陰之數,下穴行九陽之數,各灸七壯;遂痊癒。」古代「河圖」中將一、二、三、四、五稱為「生數」,將六、七、八、九、十稱為「成數」。《針灸大成.醫案》:「王縉公乃弟患心癇疾數載矣……而刺照海列缺,灸心俞等穴。其針待氣至,乃行生成之數而愈。」

(5)擔截法:楊氏把擔截法解釋為提法和按法。當針分部刺入地部後,「再推進一豆,渭之按,為截,為隨也。」當針分部退出至天部後,「退針一豆,謂之提,為擔,為迎也。」「擔」與「截」,見於《馬丹陽天星十二穴雜病歌》中。《針灸問對》:「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擔者兩穴,或手與足二穴,或兩手兩足各一穴也。一說右手提引謂之擔,左手推按謂之截;擔則氣來,截則氣去。」楊氏所取為兩說中的後一說。

進火、進水法

進火與進水兩法均由進退、搖動等法結合病人的呼吸組合而成。進火法,屬熱補法。《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初進針一分,呼氣一口,退三退,進三進,令病人鼻中吸氣,口中呼氣三次,把針搖動,自然熱矣。如不應,依前導引。」針法是:進針後,結合病人的呼吸先退後進和應用搖法,動搖針尖而進之,以促使溫熱感的產生。

進水法,屬涼瀉法。《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初進針一分,吸氣一口,進三進,退三退,令病人鼻中出氣,口中吸氣三次,把針搖動,自然冷矣。」針法是:進針後,結合病人的呼吸先進後退和應用搖法,動搖針柄而退之,以促使涼感的產生。

子午補瀉、龍虎升降

《針灸大成.經絡迎隨設為問答》:「子午補瀉……此乃宣行榮衛之法也。故左轉從子,能外行諸陽;右轉從午,能內行諸陰。」「然病有陰陽寒熱之不同,則轉針取用出入當適其所宜。假令病熱,則刺陽之經,以右為瀉,以左為補;病寒則刺陰之經,以右為補,左為瀉。此蓋用陰和陽,用陽和陰,通變之法也。」子午補瀉即左右捻轉補瀉。左轉為順轉,從子轉向午;右轉為逆轉,從午轉向子。楊氏根據病症性質不同,以左右來區分補瀉。

龍虎升降為行氣之法,《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龍虎升降……先以右手大指向前拈之,入穴後,以左手大指向前捻,經絡得氣行,轉其針向左向右,引起陽氣,按而提之,其氣自行,如氣未滿,更依前法再施。」針法是:先將針用右手大指向前捻入穴內,再用左手大指向前捻針,得氣後左右轉動針體,並下按上提(升降)。

運氣法和提氣法

運氣法:《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運氣法,能瀉,先直後臥。運氣用純陰,氣來便倒針,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凡用針之時,先行純陰之數,若覺針下氣滿,便倒其針,令患人吸氣五口,使針力至病所,此乃運氣之法,可治疼痛之病。」針法是:先進針直刺作提插或捻轉六數,得氣後將針斜向病所,叫病人深吸氣五口,使氣至病所,可以止痛。

提氣法:《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提氣法……凡用針之時,先從陰數,以覺氣至,微拈輕提其針,使針下經絡氣爽,可治冷麻之症。」針法是:運針時先用六陰數,得氣後稍加捻轉並輕輕上提,可治冷麻頑痹等證。

32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 | 關於針法補瀉作用的論述 32
關於「中醫刺灸/楊氏針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