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中年保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養生學》 >> 因人養生 >> 中年保健
中醫養生學

中醫養生學目錄

中年是指從36歲到60歲這段時期。

一、生理和心理特點

靈樞.天年》云:「人生……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髮鬢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這段論述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中年是生命歷程的轉折點,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現代研究表明,人類在30歲以後,大約每增加一歲,功能減退1%。中年是心理成熟階段,情緒多趨於穩定狀態。但隨著臟腑生理功能的變化,心理也有相應的變化。有些人對生理逐步老化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理解,常有不同程度的疑病傾向。中年又是「多事之秋」,要承擔來自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和重任,心理負擔沉重。衰變、嗜欲、操勞、思慮過度是促使早衰的重要原因,也是許多老年慢性病的起因。《景岳全書.中興論》強調:「故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半」,說明中年的養生保健至關重要。如果調理得當,就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防止早衰、預防老年病,可用延年益壽。

二、養生指導

(一)精神少慮

中年是承上啟下的一代,肩負社會、家庭的重擔,加上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矛盾,易使思想

情緒陷入抑鬱焦慮、緊張的狀態。長此以往,必然耗傷精氣,損害心神,早衰多病。《養性延命錄》強調;「壯不競時」、「精神滅想」,就是要求中年人要精神暢達樂觀,不要為瑣事過分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中年人的精神調攝,應注意合理用腦;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性格,尋找事業的精神支柱。工作、學習之餘.可以聽音樂、看電視,與子女嬉笑談心,共享天倫之樂。也可以澆花養魚、作畫習字、美化儀容儀錶,使自己裝束趨向年輕化,以振奮精神,增添生活樂趣;或者寧心靜坐、百事不思半小時,使大腦得以充分休息,使自己跳出緊張的思慮氛圍,生活在愉悅舒緩、充滿活力的環境里。當憂慮焦躁情緒不佳時,可對親朋好友傾吐自己的苦悶,或適當參加文體活動,使焦慮情緒聚集於體內的能量釋放出來,緩解心理上的壓力。在社會實踐中,塑造出有利社會和個性發展的性格特徵。這對中年人調整神經系統功能,防止早衰是極為重要的。

(二)切勿過勞

中年人年富力強,而被委以種種重任,又擔負著贍養老人、撫養子女和家庭生活安排等多項工作,要注意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在保證充分營養的前提下,要善於科學合理地安排工作,學會休息。休息的方式多種多樣,適當地調節工作可謂積極地休息方式。對於繁多的事物,宜分清輕重緩急、主次先後、有節奏有步驟地逐一完成。要根據具體情況,切整生活節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要善於忙裡偷閒,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適當地運動。如做工間操、上樓下摟、騎車走路,室內踱步等等;利用等車、坐車時間,做一些叩齒咽津、提肛等鍛煉。也可以採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交換,或改變一下作業姿勢,如坐與站立交替。體育鍛煉、文娛活動同樣是積極的休息方式,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國傳統健身功法以及游泳、登高、對奕、垂釣等,既可怡情養性,又可鍛煉身體,如能持之以恆,必收益無疑。睡眠是重要的休息方式。中年人必須保證睡眠時間,不可因工作繁忙經常開夜車,切忌通宵達旦地工作。

〔三)節制房事

人到中年體力下降,加之工作緊張,家務繁忙,故應節制房事。如果房事頻繁,勢必使身體過分消耗,損傷腎氣。中年人應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相應減少行房次數,以適應人體臟腑功能。《泰定養生主論》指出:「三十者,八日施泄;四十者,十六日施泄,其人弱者,又宜慎之」,「人年五十者,二十日施泄。……能保持始終者,祛疾延年,老當益壯」,這是經驗之談,可以參考。

32 青少年的保健 | 老年保健 32
關於「中醫養生/中年保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