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射線

(重定向自丙种射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γ射線(γ-ray),伽馬射線,波長短於 0.2奈米的電磁波。1900年由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Paul Ulrich Villard)發現,將含鐳的氯化鋇通過陰極射線,從照片記錄上看到輻射穿過0.2毫米的鉛箔,拉塞福稱這一貫穿力非常強的輻射為γ射線,是繼α、β射線後發現的第三種原子核射線。

γ射線在醫療上可用以治療腫瘤,在工業上可對零件進行探傷。

放射性同位素如60Co或137Cs產生。是一種高能電磁波,波長很短(0.001-0.0001nm),穿透力強,射程遠,一次可照射很多材料,而且劑量比較均勻,危險性大,必須屏蔽(幾個cm的鉛板或幾米厚的混凝土牆)。

γ射線是原子衰變裂解時放出的射線之一。此種電磁波波長很短,穿透力很強,又攜帶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體細胞內的DNA斷裂進而引起細胞突變、造血功能缺失、癌症疾病。但是它可以殺死細胞,因此也可以作殺死癌細胞,以作醫療之用。

γ射線是由核內能級發生躍遷時而發射的。核內能級間距大,故發射γ光子能量大,一般大於10-3MeV。在核反應或其他粒子反應中也會發射γ光子。此時γ光子能量往往更大。

對於長波的γ射線,可以利用晶體衍射法測定其波長。對高能光子,由於其波長遠小於點陣間距,更好的方法是測量γ光子的能量以確定其波長。這時可以利用γ光子的光電效應,通過光電子的能量來測定γ光子的能量。當γ光子能量大於1.02MeV時,也可用γ射線產生的電子偶的能量來反推出γ光子能量。γ射線強度的測定可以採取與X 射線類似的方法。

放射物和輻射病專題

主條目: 輻射

輻射類型: 核輻射 電離輻射

輻射源: 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源

放射線 從原子核中放射出來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最常見的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倫琴射線) 等

輻射強度單位是貝可勒爾(becquerel)簡稱貝可比活度指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與其質量之比。

輻射應用: 放射治療 X光檢查 輻照加工

相關名人:倫琴 貝可勒爾

輻射相關症状和疾病

環境問題放射性廢物

相關圖書:

關於「伽馬射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