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學/四肢血管損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骨科學》 >> 四肢血管損傷
骨科學

骨科學目錄

在戰時,四肢主要動脈損傷約佔全部傷員的1~3%,平時也常有發生。動脈損傷後,能立即發出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特別是較大的動脈,如股動脈、膕動脈、肱動脈等,即使出血停止,也可因肢體遠側供血不足而發生壞死功能障礙。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對四肢血管傷多採用結紮為主的方法處理,截肢率高達49%。近四十年來,對四肢血管傷多採用修復法,使截肢率降為0~13.5%。

在四肢主要血管損傷的同時,其附近組織,如骨、關節肌肉神經等常同時受傷。但重要血管傷應首先處理。四肢血管損傷,有動脈和靜脈之分,多數火器傷是二者同時受傷。其中動脈損傷常為主要矛盾,應該修復,但在有廣泛的軟組織損傷時,還必須修復好靜脈

參考

32 坐骨神經損傷 | 血管損傷的類型 32
關於「骨科學/四肢血管損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