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健康教育的實施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預防醫學》 >> 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的實施
預防醫學

預防醫學目錄

目錄

一、健康教育的原則

(一)科學性

傳播醫學知識,內容要正確無誤,引用數據可靠,舉例實事求是,切忌嘩眾取寵,片面絕對。例如,妊娠初三個月感染風疹引起嬰兒畸形的可能性約25%,危險性最大是發生在母親還不知道已經妊娠的時候,傳播內容既能指導預防,又要避免造成群眾的誤解。

(二)群眾性

健康教育的根本是以健康為中心,面對全社會人群的全民性教育。健康教育應從幼兒園抓起,這對於建立良好的行為定型,對於造就一代有良好健康文化素質的新人,具有決定性意義;健康教育要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採取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各種形式。例如,把「吸煙有害健康」的醫學科學理論,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使煙民自覺採納戒煙的行為。

(三)藝術性

為了保證健康教育取得較大社會效益,針對主要疾病的危害及有關危險因素,根據不同對象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自我保健要求,組織直觀形象教育和視聽電化教育,提高群眾接受的興趣。

(四)針對性

健康教育的對象是整個人群,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均有不同的健康問題,不同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的人在認為水平、心理狀態及對衛生保健的需求方面也各不相同。因此,對不同人群、不同衛生保健需求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進行因人施教。醫生對基層衛生工作者健康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對不同對象應有所側重。學校校醫以合理營養、良好衛生習慣、戒煙、性知識、體格鍛煉、意外傷害口腔衛生等為主;工廠保健站醫生以戒煙、酗酒危害、藥物濫用、性行為、職業安全、常見病職業病等為重點;農村醫生以戒煙、酗酒、合理營養、衛生道德與衛生習慣、破除迷信、農藥與意外傷害、傳染病地方病、口腔衛生、婚前、產前檢查等為重點,以達到有的放矢,開展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的基礎

健康教育的成敗在於使受教育者形成接受教育的態度,建立健康信念,激勵健康動機,糾正不良行為,採納健康行為,實現「知(識)-信(念)-行(為)」的改變。實現這一過程的基礎是流行病學、醫學社會學及行為科學

(一)流行病學和醫學社會學

包括教育對象所在社區中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危害程度、分布及作用規律;社區人群的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等。

(二)行為科學

許多疾病與不良生活方式、習慣和行為有關。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抽樣調查了726個縣近150萬人,結果經推算全國感染蛔蟲的人數達5.31億,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學學生。寄生蟲感染混合感染(感染兩種或兩種以上)佔43.33%,最多的人感染九種寄生蟲。寄生蟲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生食淡水魚、蝦、蟹、吃腌制、熏烤、曝晒等肉製品,飲用河浜水;另外,集貿市場家畜、魚類缺乏食品衛生監督,使寄生蟲感染率呈上升趨勢。有目的地進行行為習俗的矯正,即可控制某些疾病的發生和流行,用行為科學與健康教育解決人群的某些健康問題勢在必行。1987年WHO提出的腹瀉病控制規劃策略,在五個主要策略中有三個是行為措施,即改善營養、安全用水和良好的個人及家庭衛生習慣。但也應該認識到,行為作為社會現象有其深遠的歷史根源和社會基礎,要影響和改變人們健康的偏離行為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三、健康教育的形式

健康教育信息傳播有以下形式:

(一)大眾傳播

應用視聽教育手段,通過報刊,組織收聽收看無線電、有線廣播、電視台的衛生節目,或錄像、電影等對群眾中存在的影響人群健康問題,進行健康宣傳教育是傳播衛生知識的極好形式。《中國2000年預防保健戰略目標制訂研究》要求在十年內充分發揮大眾傳播媒介的作用,當地能收聽到的無線電、有線廣播中衛生節目每周總時數2~3小時,能收看到的電視台中衛生節目每周總時數1.5~2.5小時,人均衛生報刊佔有率為1.2%,衛生報刊受益面為4.5%。我國開展的以除害滅病為中心的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也是一種動員與教育人民自覺改變某些不衛生行為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形式。這種形式是單向式傳播,傳播者一般無法直接了解教育對象對信息傳播的需求和反饋,但具有效率優勢,如電視與廣播,覆蓋面大,僅電視覆蓋率已達70%,是大規模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二)個體傳播與群體傳播

對個體或特定人群,應用口頭、文字、視聽等方式,通過健康諮詢、講授示教、專題討論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如醫院向社會、向病人開展健康教育,開展幼兒園及學校健康教育、社區健康教育和工廠健康教育。健康諮詢是幫助人們建立健康的願望並提供達到健康願望的方法和技術的一種健康教育形式,也是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已有健康諮詢點、諮詢熱線和聯絡信箱、衛生報刊諮詢欄目、醫療單位諮詢門診等形式。目前健康諮詢內容側重於三個面:精神心理諮詢;性、青春期健康諮詢;長壽和自我診斷法健康諮詢。這是一種雙向式傳播,傳播者能及時得到教育對象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健康教育的內容,適用於小範圍的健康信息傳播。

四、健康教育的評價

對健康教育的效果,應進行系統、長期的隨訪觀察,取得反饋信息,進行三個層次的評價:

(一)行動過程評價

分析健康教育項目規劃中達到預定目的所採取行動的工作進度、發展水平及工作效率。例如,我國2000年預防保健戰略目標中採取降低吸煙率這一行動,提出在中、小學中全面發展「無煙學校」活動,規定1995年「無煙學校」達到50%,2000年達到80%的水平。

(二)近期效果評價

對開展健康教育後達到的「知-信-行」轉變作出評估。如在減少吸煙危害中,到2000年,我國所有大、中、小學的健康教育課程都應包括吸煙危害的內容;在城市人群中使95%以上的人了解吸煙危害,1995年達到85%的水平,這是知(識)的傳播要求。使相信吸煙有害的人數,1995年達到80%,2000年達到90%以上,這是預定的信(仰)的要求。行(動)的目標規定,我國男高、初中學生吸煙率,1995年分別控制在36%和25%;2000年分別控制在21%和10%的水平。

(三)遠期效果評價

對規劃的預期目的達到的程度作出評價。如我國1980年~1990年城鄉居民每年因吸煙所致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等死亡人數約150萬人,其中有30%~40%的中年人因吸煙而中年早逝。《中國2000年預防保健戰略目標制訂研究》提出,到1995年降低10%左右,2000年降低20%左右,這是對減少吸煙危害人群健康活動的遠期效果評估指標。

開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實行健康促進,其成效大小往往取決於人們的文化素質、個人毅力、知識信念、生活條件、社會條件及經濟基礎,而人的總體素質是關鍵性因素。

32 健康教育的任務 | 衛生標準與衛生立法 32
關於「預防醫學/健康教育的實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