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緊張性反射姿勢是頭部位置變動時,影響四肢肌張力、眼位的變化。分為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與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在新生兒出生後1周左右出現,2~3個月呈優勢,以後受上位中樞的控制而逐漸消失,若生後3個月仍然持續存在則為異常。

目錄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原因

嬰兒腦癱引起的。小兒腦癱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後1月內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損傷或發育缺陷所致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診斷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嬰兒仰臥位旋轉頭部時,顏面側上、下肢伸肌張力增高成伸展位,後頭側屈肌張力增強,上、下肢屈曲。3個月後仍存在為異常。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鑒別診斷

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嬰兒仰臥位呈頭部前屈時,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後仰時則上肢伸展、下肢屈曲。6個月後仍存在則為異常。

緊張性迷路反射:指頭部位置變動及其引起的重力方向改變時,出現四肢、軀幹的肌張力緊張的反射。該反射在俯臥位表現出完全屈曲張力,仰臥位則表現為完全伸直能力。正常嬰兒陽性反射持續到4個月左右,4個月以後仍存在則為異常。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是嬰兒仰臥位旋轉頭部時,顏面側上、下肢伸肌張力增高成伸展位,後頭側屈肌張力增強,上、下肢屈曲。3個月後仍存在為異常。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採用運動療法。根據緊張性反射殘存產生的原理,主要應用Bobath法及Vojta法以抑制。Bobath法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恢復正常的運動感覺和運動模式,是學術界公認抑制腦癱患兒異常運動姿勢常見的康復訓練方法。Vojta法通過誘導主動運動,從而抑制異常姿勢、反射。依據具體情況二者常結合應用。具體方法主要有對非對稱性頸反射的抑制:以側臥位代替仰臥位,側臥位對稱姿勢有抱球法,反射性翻身;Bobath法矯正頭,坐位糾正頭後仰,注意身體左右對稱性,利用手臂、肩、髖關節骨盆等關鍵點;俯臥位支撐訓練;伸展手臂法;體軸迴旋法;四肢迴旋法;矯正下肢伸直;反射性腹爬。每日2次,每次 min。每周治療6 d,休息1 d。3月為1個療程,1個療程後統計療效。

參看

關於「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