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腧穴總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針灸學》 >> 腧穴總論
針灸學

針灸學目錄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腧,本寫作「輸」,或從簡作「俞」,有轉輸、輸注的含義,言經氣轉輸之所;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經氣所居之處。

腧穴在《內經》中又稱作「節」、「會」、「氣穴」、「氣府」、「骨空」等;後世醫家還將其稱之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則通稱「腧穴」。雖然「腧」、「輸」、「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體應用時卻各有所指。腧穴,是對穴位的統稱;輸穴,是對五輸穴中的第三個穴位的專稱;俞穴,專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

人體的腧穴既是疾病反應點,又是針灸的施術部位。腧穴與經絡、臟腑、氣血密切相關。《靈樞.九針十二原》載:「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說明針灸通過經脈、氣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經穴均分別歸屬於各經脈,經脈又隸屬於一定的臟腑,故腧穴—經脈—臟腑間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聯繫。

32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臨床應用 | 腧穴的發展、分類和命名 32
關於「針灸學/腧穴總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