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近困難
A+醫學百科 >> 視近困難 |
老視眼患者會出現視近困難。隨著年齡增長,眼調節能力逐漸下降,從而引起患者視近困難,以致在近距離工作中,必須在其靜態屈光矯正之外另加凸透鏡才能有清晰的近視力,這種現象稱為老視(presbyopia)。
目錄 |
視近困難的原因
(一)發病原因
1.年齡與調節 老視的實質是眼的調節能力的減退,年齡則是影響調節力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調節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過晶體的塑形、變凸來實現的。而晶體在一生中不斷增大,因為赤道區上皮細胞不斷形成新纖維,不斷向晶體兩側添加新的皮質,並把老纖維擠向核區。於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晶體密度逐漸增加,彈性逐漸下降。
晶體的塑形、變凸是通過晶狀體囊(主要是前囊)來介導的,晶體囊的彈性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睫狀體由於纖維組織緩慢積蓄而肥大,晶體亦逐漸加大,雖然目前尚不知晶體懸韌帶有何年齡性改變,但睫狀體和晶體的互相接近必然影響晶體懸韌帶的張力。
在人生的早期,人眼的調節是很大的,約為15.00D~25.00D,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下降,每年大約減少0.25D~0.40D的調節量,這樣到了40歲左右,眼的調節力已不足以舒適地完成近距工作,「老花」在這些人中開始出現,到了50歲左右,調節力更低,大部分都需要矯正了。Hofstetter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年齡與老視關係的經驗公式:
最小調節幅度=15-0.25×年齡(臨床上最常引用)
平均調節幅度=18.5-0.30×年齡
最大調節幅度=25-0.40×年齡
2.與老視出現相關的其他因素 老視的出現是由於調節不足,老視發生的時間可早可晚,因人而異,與上述的每個人所擁有的調節幅度有關。當人們所使用的調節力在其調節幅度一半以下時,才感覺舒適並能持久注視,若所需調節力大於調節幅度的一半以上,則易出現老視症状。
例:某人調節幅度為3.50D,此時他需要閱讀40cm距離的書籍,他能否舒適閱讀?
分析:因為閱讀40cm書籍時,需要的調節力為2.50D,若要舒適閱讀,他必須擁有2倍於所需調節力以上的調節幅度,即5.00D,而他此時的調節幅度卻為3.50D,理論上講,若想閱讀不疲勞,最多付出調節幅度的一半,即1.75D,所以閱讀所需(2.50D)的另外0.75D,只能給予+0.75D的閱讀附加鏡了。
除年齡外,老視的發生和發展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1)屈光不正:遠視眼比近視眼出現老視的時間早;近視者配戴框架眼鏡後,由於矯正負鏡片離角膜頂點存在12mm~15mm距離,減少了同樣閱讀距離的調節需求,而戴角膜接觸鏡的近視者,由於角膜接觸鏡配戴在角膜面,其矯正後的光學系統接近正視眼,因此,戴角膜接觸鏡比戴普通框架眼鏡者出現老視要早。
(2)用眼方法:調節需求直接與工作距離有關,因此,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者容易出現老視的症状,從事精細的近距離工作的人比從事遠距離工作的人出現老視要早。
(3)患者的身體素質:長手臂的高個子比手臂較短的矮個子有比較遠的工作距離,需要比較少的調節,因此後者較早出現老視症状。
(4)患者的地理位置:因為溫度對晶體的影響,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們較早出現老視症状。
(5)藥物對患者的影響:服用胰島素、抗焦慮藥、抗憂鬱藥、抗精神病藥、抗組胺藥、抗痙攣藥和利尿藥等的患者,由於藥物對睫狀肌的作用,會比較早出現老視。
(二)發病機制
隨著年齡的增長,調節力不斷改變。圖1為Duane對4000隻人眼調節測定結果,從圖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少年時的調節力為14.0D,其近點在7cm處。以後隨著年齡增長,近點逐漸地、不間斷地後退,36歲時已經退到14cm,其調節力為7.0D。到45歲時,近點退到25cm,調節力只有4.0D。到60歲時,大約只保持著1.0D的調節。表1為不同年齡的調節正常值(D)。
大多數的近工作距離在28~30cm。正視眼到45歲時,只有3.5D~4.0D調節。這種調節程度已經達到看清楚近處物體的極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持續地做近距離工作,要用掉全部的調節力才可得到通常的視力。眼睛為了保持近距離視力,就要緊張地工作,持續地緊張狀態必然引起視覺疲勞。一般來說,在使用調節時只可動用全部調節力的2/3,而以另外1/3作為保留力量,工作起來才可舒適。前已述及,45歲的正視眼,如進行25cm的近距工作,要動用全部調節力,因而在近作業不要維持多久就要發生主覺的視疲勞症状,所以說正視眼大約在45歲開始成為老視。為了堅持近距離工作,老視眼要戴用凸透鏡予以幫助。
遠視眼在年輕時,其近點比正視眼遠得多,因而老視眼的症状要較早出現。一個遠視3.0D的眼,要用7.0D的調節才可得到4.0D的調節程度,約在25歲時就開始表現老視眼症状;另一方面,一個D近視眼,因為它的遠點在25cm處,到老年時,可用其遠點當作近點來從事近距離的工作,所以這種眼雖然已是老視眼,但並不會出現老視眼的症状。
雖然人眼的晶狀體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規律性的硬化,但各人的老視眼症状的出現,不但取決於年齡,而且也取決於屈光狀態,還隨各人的個體差異、生活習慣、工作條件和照明條件不同有所改變。習慣把書放在膝部閱讀的人,自覺症状的出現就比慣於近距離工作的人為遲。例如:木工、簿記人員和音樂工作者習慣於30cm的工作距離;而修表、縫紉、雕刻等工人,雖年齡和屈光狀態相同,由於工作距離較近,會提前出現老視眼的症状。再者,如果睫狀體處於虛弱或病理狀態,生理性調節也會受到損害。綜上所述,老視眼症状出現的年齡,並不能定出一個絕對數字,其處理辦法亦應根據各種條件全面考慮。
視近困難的診斷
老視者的不適感覺因人而異,因為它與個人基礎屈光狀態、用眼習慣、職業及愛好等因素都有關。例如,一位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者對老視的主觀感覺就會比以觀看遠距車輛和交通燈為主要任務的交通警察強烈得多。
1.視近困難 患者會逐漸發現在往常習慣的工作距離閱讀,看不清楚小字體,與近視患者相反,患者會不自覺地將頭後仰或者把書報拿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閱讀距離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2.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 開始時,晚上看書有些不舒適,因為晚上燈光較暗。照明不足不僅使視分辨閾升高,還使瞳孔散大,由於瞳孔散大在視網膜上形成較大的彌散圈,因而使老視眼的症状更加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在白天從事近距離工作也易於疲勞,所以老視眼的人,晚上看書喜歡用較亮的燈光。有時把燈光放在書本和眼的中間,這樣不但可以增加書本與文字之間的對比度,而且還可以使瞳孔縮小。但是燈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擾,這種干擾光源愈接近視軸,對視力的影響就愈大。有些老人喜歡在陽光下看書,就是這個道理。
3.視近不能持久 調節不足就是近點逐漸變遠,經過努力還可看清楚近處物體。如果這種努力超過限度,引起睫狀體的緊張,再看遠處物體時,由於睫狀體的緊張不能馬上放鬆,因而形成暫時近視。再看近處物體時又有短時間的模糊,此即調節反應遲鈍的表現。當睫狀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極限,並且不能堅持工作時,就產生疲勞。因為調節力減退,患者要在接近雙眼調節極限的狀態下近距離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時由於調節集合的聯動效應,過度調節會引起過度的集合,這也是產生不舒適的一個因素,故看報易串列,字跡成雙,最後無法閱讀。某些患者甚至會出現眼脹、流淚、頭痛、眼部發癢等視疲勞症状。
視近困難的鑒別診斷
遠視和老視是2種不同屈光狀態,但由於都用凸透鏡矯正,遠視力又都好,兩者往往被混淆。遠視是一種屈光不正,戴凸透鏡後既可看清遠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視只是由於調節力的減弱,對近方目標看不清,當然是一種生理性障礙,戴上凸透鏡後雖能看清了近方目標(書、報),但不能同時用此鏡看清遠方物體,這和遠視者戴鏡的情況不同。
老視者的不適感覺因人而異,因為它與個人基礎屈光狀態、用眼習慣、職業及愛好等因素都有關。例如,一位從事近距離精細工作者對老視的主觀感覺就會比以觀看遠距車輛和交通燈為主要任務的交通警察強烈得多。
1.視近困難 患者會逐漸發現在往常習慣的工作距離閱讀,看不清楚小字體,與近視患者相反,患者會不自覺地將頭後仰或者把書報拿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閱讀距離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2.閱讀需要更強的照明度 開始時,晚上看書有些不舒適,因為晚上燈光較暗。照明不足不僅使視分辨閾升高,還使瞳孔散大,由於瞳孔散大在視網膜上形成較大的彌散圈,因而使老視眼的症状更加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即使在白天從事近距離工作也易於疲勞,所以老視眼的人,晚上看書喜歡用較亮的燈光。有時把燈光放在書本和眼的中間,這樣不但可以增加書本與文字之間的對比度,而且還可以使瞳孔縮小。但是燈光放在眼前必然造成眩光的干擾,這種干擾光源愈接近視軸,對視力的影響就愈大。有些老人喜歡在陽光下看書,就是這個道理。
3.視近不能持久 調節不足就是近點逐漸變遠,經過努力還可看清楚近處物體。如果這種努力超過限度,引起睫狀體的緊張,再看遠處物體時,由於睫狀體的緊張不能馬上放鬆,因而形成暫時近視。再看近處物體時又有短時間的模糊,此即調節反應遲鈍的表現。當睫狀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極限,並且不能堅持工作時,就產生疲勞。因為調節力減退,患者要在接近雙眼調節極限的狀態下近距離工作,所以不能持久。同時由於調節集合的聯動效應,過度調節會引起過度的集合,這也是產生不舒適的一個因素,故看報易串列,字跡成雙,最後無法閱讀。某些患者甚至會出現眼脹、流淚、頭痛、眼部發癢等視疲勞症状。
視近困難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治療。
參看
關於「視近困難」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