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地甲腫與地克病的防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碘缺乏病與碘過多病 >> 地甲腫與地克病的防治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第一次用碘鹽預防地方甲狀腺腫的試驗是在法國進行的:對患甲狀腺腫的家庭供應加有碘化鉀:鹽=1:10000~1:50000的碘鹽。

1917年,美國學者Marine等,對50 00 名11 ~8歲的女性青少年進行了成功的預防地甲腫的試驗:於一年內在春、秋兩個季度,在每一季度的10天中,每天供給每個受試者20 0mgNaI,亦即每年共服4gNaI。試驗結果表明,接受NaI的,甲腫發病率是0.2%,對照組是27 .65 ,原來有甲腫的人,接受NaI組有60 .4%縮小,對照組只有13 .8%縮小。觀察到11 例碘性甲狀腺毒症患者,但停藥幾天後症状完全消失,這個試驗為碘預防地甲腫工作奠定了基礎。此後,在美國、瑞士、希臘、芬蘭、蘇聯、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及南美和亞洲的某些國家,便開始推選碘鹽預防地甲腫的工作。

我國在解放前,對於預防地甲腫,只不過作了一些試驗性工作,受益人數微不足道。真正有計劃、有領導的大規模預防工作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開始的。

解放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村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在1956年制定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積極防治地甲腫。為加強地方病工作,中共中央於1960年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1973年又將地甲腫列為五種重點防治的地方性疾病之一。我國各地的地甲腫與地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許多嚴重的流行區,地甲腫發病率大大降低,也不再有新的地克病患者出現。1980年提出五年內在北方十六省市區(新疆南部除外)基本控制地甲腫與地克病,於1990年在全國要控制這兩種病。但是,防治工作發展得還不夠平衡,有的地區食鹽加碘落實得不夠嚴格,因此個別地區地甲腫發病率又在回升,甚至有新地的地克病患者出現。1978年河南省輝縣地方甲狀腺腫及克汀病第一次學術交流及科研協作會議上。經過討論制定了我國的病區劃分標準。根據這個標準,以公社為單位居民中甲腫發病率大於3%;或7~14歲的中小學生的甲狀腺腫大率大於2%的重病區(表19-4)。這個標準並規定在健康人群中隨機抽樣尿碘平均值低於50μg.g-1肌酐,可作為確定地方病的參考指標。

據劃分標準確定為病區的,必須進行補碘、防治。補碘以後地甲腫發病率原為>20%的重病區降到輕病區<8%,降到<3%即為控制。這個標準僅提到地甲腫發病率而未提及地克病。因為地克病的問題,實際上是地甲腫問題的繼續,在地甲腫的流行得到控制後,也就不會再有新的地克病患者出現。但近年的實踐觀察到有的病區在碘鹽預防以後,地甲腫發病率已降低到此標準以下,而地克病尤其是類克汀病仍時有出現。其原因可能是食鹽加碘不經常或不均勻,在胚胎的關鍵時期,有可能只需短短几十天缺碘即可造成地克病或類克汀病。

表19-4 地甲腫病區劃分標準

居民患病率(%) 7~14歲中學生腫大率(%) 尿碘(μg.g-1肌酐)
輕病區 3+~10 20+~50 50~25
重病區 >10 >50 <25

食鹽加碘的濃度各國不一,根據人體需要可按1/50000的濃度計,每人每日可攝入300μg碘左右,應當能夠滿足需要。根據我國加碘食鹽儲存、運輸方式與烹調習慣,可能以1/20000的濃度更加安全。食鹽加碘量也不宜過高,長期每日入800μg以上的碘可以造成高碘性甲狀腺腫,它對人生理方面的影響還不夠明確,至少在新生兒可造成窒息

碘化油是繼碘鹽之後又一個很有效的防治地甲腫的措施。國外用的碘化油幾乎都是櫻粟油與碘合成。國內的醫用碘化油多為核桃油與碘合成。1977年河南省方城縣用豆油與碘合成碘化油。

碘化油所以能長期防治地甲腫,是由於一次大劑量注射後可在體內形成碘庫,以後可以緩慢地、長期地釋放出來,持續供應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所需要的碘,從而收到了防治甲狀腺腫的效用。

注射碘化油後,甲狀腺吸131 碘率偏高的現象迅速得到糾正。根據在秘魯的觀察,注射碘化油前,24h甲狀腺吸131碘率為70±19%,注射18個月後為31±20%,3年後為44±18%。在薩伊的觀察結果是,一次大劑量碘化油注射,可抑制甲狀腺,吸131碘率的時間為5年。但國內有的報告指出注射碘化油(豆油制)後抑制甲狀腺吸131碘率的時間只為2年。

Watanabe等通過在阿根廷進行的試驗,提出用口服碘化油代替肌肉注射以預防地甲腫與地克病,碘化油口服後,部分可在脂庫中儲存,可在1~1.5年時間內,維持尿碘於合理水平。

必須明確,環境缺碘是長期存在的,因此食鹽加碘工作也必須長期堅持;否則,只要補碘工作一放鬆,地甲腫與地克病就會重新流行。

巨大的結節性地甲腫可進行手術切除。

地克病的預防與地甲腫是一樣的,僅有的一個區別可能是地克病要求食鹽加碘的情況更穩定。由這一點看來碘化油可能比碘鹽在預防地克病方面更有優越之處。近年黑龍江省與河北省在推選育齡婦女妊娠前加註碘化油預防地克病的方法,值得重視。

粘腫型地克病用甲狀腺素治療可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現症甲低的症状完全可以控制。對體格矮小,骨齡落後,性發育落後等也可有明顯的療效。但對大腦發育落後症状的治療效果是較差的。神經型地克病主要是大腦發育落後症状,因此甲狀腺激素治療效果也是較差的,但是配合教育與訓練仍然可以取得一些療效。Bautista注意到在缺碘地區伴有地甲腫的兒童,於補碘以後,智力均可有一定的改善。Hetzel認為,由於補碘後提高了血漿T4的水平,從而使腦和垂體的T3含量增加,故腦功能得到改善。

32 地甲腫與地克病的臨床與診斷 | 地甲腫與地克病結語 32
關於「營養學/地甲腫與地克病的防治」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