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膽道外科常用的手術,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針對性差、創傷大、傷口癒合慢、易出現併發症,導致患者痛苦大、術後恢復不良的問題。自從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發展以來,此術式迅速為外科醫師及病患所接受。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適應症應嚴格把握。

目錄

手術原理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是以一種特製導管插進腹腔,再注入二氧化碳約2-5公升,達到一定壓力後再在您的腹部開4個0.5-1.5cm的小洞,解剖膽囊三角區結構,離斷並夾閉膽囊管膽囊動脈,然後切除包括結石在內的整個膽囊。如果膽囊體積過大,可將膽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開膽囊,吸引器吸出膽汁,或夾出結石,膽囊塌陷後即能將其取出體外。然後於腹腔鏡操作下,很仔細小心地取下膽囊。

優點

  1. 疼痛小:患者疼痛感小,手術採取靜脈麻醉,患者在睡眠的狀態下完成手術。關鍵是術後疼痛比傳統開腹手術要輕。
  2. 創口小:腹部微小切口,0.5cm至1cm,基本不留疤痕,有「鑰匙孔」之稱。
  3. 恢復快:大大減少了對臟器的損傷和對臟器功能的干擾,使術後恢復時間縮短。因為開腹手術難免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損傷胃腸道漿膜層等。
  4. 住院時間短:一般情況下手術後6-8小時可下床,12-24小時肛門排氣即可進食,3-5天出院,一周後基本恢復,費用相對降低。
  5. 出血少:術中幾乎不出血。微創手術視野比較清楚,血管處理會更精細,加上採用超聲刀等先進止血器械,有助於減少出血量。

適應症

  1. 有症状的膽囊結石
  2. 有症状的慢性膽囊炎
  3. 直徑>3cm的膽囊結石。
  4. 充滿型膽囊結石
  5. 有症状的和有手術指征的膽囊隆起性病變。
  6. 急性膽囊炎經過治療後症状緩解有手術指證者。
  7. 膽囊單發息肉直徑超過1.0cm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位於膽囊頸部,年齡大於50歲。
  8. 膽囊多發息肉合併膽囊結石; 有症状,年齡大於50歲。
  9. 膽囊息肉伴有臨床症状。
  10. 膽囊單發息肉,小於10mm,無症状,年齡小於50歲,允許觀察、隨訪;若病變增大或形態有變化則應手術治療。
  11. 膽囊息肉樣病變,有明顯症状且反覆發作者。
  12. 膽囊息肉直徑小於5mm無症状病人應間隔3到5個月隨訪檢查。一旦病變迅速增大或症状明顯亦須行手術治療。

禁忌症

相對禁忌證

  1. 慢性萎縮性結石性膽囊炎。
  2. 繼發性膽總管結石
  3. 有上腹部手術史。
  4. 體態肥胖。
  5. 腹外疝

絕對禁忌證

  1. 伴有嚴重併發症的急性膽囊炎,如膽囊積膿、壞疽、穿孔等。
  2. 膽石性急性胰腺炎
  3. 伴有急性膽管炎
  4. 原發性膽總管結石及肝內膽管結石
  5. 梗阻性黃疸
  6. 膽囊癌
  7. 膽囊隆起性病變疑為癌變。
  8. 肝硬變門靜脈高壓症
  9. 中、後期妊娠
  10. 腹腔感染、腹膜炎
  11. 慢性萎縮性膽囊炎,膽囊>4.5×1.5CM,壁厚>0.5CM(B型超聲測量)。
  12. 伴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
  13. 重要器官功能不全,難耐受手術者。
  14. 全身情況差,不宜手術或病人已高齡,無膽囊切除的強有力指征者。
  15. 膈疝

併發症

  1. 腹腔內出血:出血是LC術中一種緊急情況,腹腔內出血多見於⑴膽囊三角嚴重粘連、充血水腫,且手術操作用力不當,強行分離導致血管破裂;⑵膽囊動脈異常,血管分支多,只處理了一部分血管分支;⑶膽囊動脈鈦夾脫落;⑷來自膽囊床的滲血
  2. 膽汁漏:膽汁漏常因膽囊管殘端、迷走膽管或副肝管損傷所致
  3. 膽管損傷:膽管損傷重在預防,全面掌握肝外膽道系統、肝門處血管和膽管解剖、解剖變異及病理知識是術中正確判斷解剖關係和預防膽管損傷的必要條件。膽囊形態的多樣性、膽囊動脈的異位起始和行程、肝外膽管的解剖變異均增加了手術的複雜性
  4. 膽總管殘餘結石:膽囊切除術後膽總管殘餘結石的主要原因是術前考慮不周,滿足於膽囊結石診斷而忽略10%以上的病人合併膽管結石,另外,膽囊切除過程中小結石被擠入膽總管或術後膽囊管殘留過長其內結石排入膽總管均可造成醫源性膽總管結石,所以術前病史的採集甚為重要,術中膽道造影常能明確診斷,可避免再次手術。


參看

參考文獻

關於「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