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關節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脊柱骨關節病(osteoarthrosis of spine),一種脊柱退行性病變。是引起頸臂痛腰腿痛的一個常見的原因。多見於40歲以上的體力勞動者,有脊柱損傷、姿勢不良、下肢畸形肥胖者亦易患病。患者中男多於女。
  脊柱退行性改變常發生在磨損多的節段,如頸5~6、胸7~10、腰3~4居於脊柱曲度的頂點,故退行性變發生率高,特別是腰段最易發生。退變開始於椎間盤髓核脫水,逐漸失去其鼓脹狀態,不能有效地保持椎間的距離,重力傳導亦不均勻。結果椎間鬆動,椎間活動由滾動變為前後滑動,嚴重者導致椎間不穩,上位椎骨下降,椎間靠攏,關節突錯位、椎間隙變窄。椎間滑動時,鬆弛的韌帶關節囊受到牽拉及磨擦,退變加重,骨質增生,韌帶及關節囊肥厚,椎體及關節突關節面邊緣骨贅形成,關節軟骨面粗糙或發生龜裂,發生明顯的椎間結構和功能紊亂。椎間紊亂是退變的結果,但不一定有臨床症状。椎間紊亂產生椎間不穩時,椎間結構才易受損傷,此時出現臨床症状。當骨贅形成、韌帶及關節囊肥厚時,脊柱穩定性獲得代償,又恢復了穩定,但靈活性喪失,活動多或猛烈活動後亦易受損傷,而引起臨床症状。此外,較大的骨贅、肥厚的韌帶及關節囊、錯位的關節突等可單獨地或混合地形成突出物。若突出物較大,位置又特殊(如在椎間孔附近、頸椎鉤椎關節處),則可壓迫神經根椎動脈等重要組織,產生明顯的症状。
  脊柱骨關節病的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亦異。一般表現為頸臂痛、背痛或腰腿痛。疼痛有一定規律,當保持一個姿勢過久,血流不暢,骨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加重;適當活動,血流改善,則症状緩解;活動過多,摩擦加大,不僅加重炎症,亦加重症状。體檢不能查到局限壓痛點,叩擊疼痛的局部,患者反覺舒適。X射線平片檢查可顯示骨贅、椎間隙狹窄或關節突移位等退變現象,常規化驗檢查無異常。病變在頸椎者又稱頸椎病,可壓迫頸神經根、脊髓或椎動脈等;病變在腰椎者亦可壓迫腰神經根、馬尾神經或造成椎管狹窄,引起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這些症状可持續數月或數年,多數病人痛苦不大,可以耐受,當過於勞累或情緒低落時,症状加重。
  診斷的重點是:中年以上,有一定規律的頸臂痛或腰腿痛,X射線照片顯示脊柱退行性改變。本症應與軟組織疾患或其他骨關節疾患相鑒別。憑 X射線片顯示的退行性改變有助於診斷本病。
  人體的退行性改變雖難以避免,但脊柱骨關節病的發生還是可以預防,預防方法為保持良好的姿勢,矯正下肢畸形,避免脊柱損傷,經常體育鍛煉,保持肌肉和韌帶的強壯有力。因本病的症状是血流不暢及損傷後的炎症所致,可採用捶震療法運動療法物理療法推拿按摩等治療,亦可口服水楊酸類藥物治療。病變局限於關節突間關節者,可作關節內強地松龍注射、關節突神經電烙術、或後關節囊剝離術。因突出物壓迫所致者,則可行手術摘除或作椎管減壓松解術。
  參考書目
 曾昭榮:《腰痛的發病機理及診治》,貴州人民出版社,貴陽,1985。

關於「脊柱骨關節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