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迷走神經切斷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a6y.jpg

胃迷走神經切斷術在國外曾廣泛應用於單純性潰瘍病的治療。據Dragstedt 總結了800例迷走神經切斷術的經驗,認為本法是一種有效而安全的手術方法,可以代替胃大部切除術治療十二指腸潰瘍。但一般來說,關於迷走神經切斷的確實指證和遠期療效尚無結論。  

分類

胃迷走神經切斷術有三種類型:

1.迷走神經干切斷術 是最早提出來的術式。約在食管裂孔水平,將左右二支腹迷走神經干分離清楚,並將神經干切除5~6厘米,以免再生。根據情況,再行胃空腸吻合或幽門成形術,甚至胃部分(50%)切除術。其缺點:①由於腹迷走神經干尚有管理肝、膽、胰、腸的分支,均遭到不必要的切斷,造成上述器官功能紊亂。②胃張力及蠕動減退,其結果胃排空遲緩,胃內容物瀦留。③頑固性腹瀉,可能和食物長期瀦留,腐敗引起腸炎有關。迷走神經干切斷術因缺點多,目前臨術上很少應用。

2.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 將胃左迷走神經分離清楚在肝支下切斷,同樣胃右迷走神經分離出腹腔支下,加以切斷,從而避免了發生其他器官功能紊亂。 為了解決胃瀦留問題,則需加胃引流術,常用的引流術有:①幽門成形術。在幽門處作縱行切開,橫形縫合,或在幽門處沿胃大彎十二指腸作一倒「U」字形切開後再胃十二指腸縫合。②胃竇部或半胃切除,再胃十二指腸或胃空腸吻合。③胃空腸吻合,吻合口應在胃竇部最低點以利排空。 選擇性胃迷走神經切斷術,是迷走神經切斷術的一大改進,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有些地方被推薦為治療十二指腸潰瘍首選術式。但此法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如由於迷走神經解剖上的變異,切斷迷走神經常不完善,神經再生也屬可能,仍有不少潰瘍複發。加以胃竇部或半胃切除時,雖有著更加減少胃酸分泌的優點,但也帶來了胃切除術後的各種併發症的缺點。因此該術式亦非理想。

3.高選擇性胃迷走神經切斷術 此法僅切斷胃近端支配胃體、胃底壁細胞的迷走神經,而保留胃竇部的迷走神經,因而也稱為胃壁細胞迷走神經切斷術或近端胃迷走神經切斷術。手術時在距幽門5~7厘米的胃小彎處,可以看到沿胃小彎下行的胃迷走神經前支入胃竇部的扇狀終未支(鴉爪)作為定位標誌,將食管下端5~7厘米範圍內的進入胃底、胃體的迷走神經一一切斷,保留進入胃竇部的扇狀終末支。

高選擇性胃迷走神經切斷術的優點:①消除了神經性胃酸分泌。消除了潰瘍病的複發的主要因素。②保留胃竇部的張力和蠕動,不需附加引流術。③保留了幽門括約肌的功能,減少膽汁反流和傾倒症候群的發生機會。④保留了胃的正常容積,不影響進食量。⑤手術較胃大部切除術簡單安全,操作也不比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複雜。

這是一種新發展起來的手術,應用日益增多。從理論上講,應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較為理想的手術方法,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迷走神經解剖上的變異,切斷不易保證安全,神經的再生也沒有解決,所以仍有一定的複發率。另外分離胃小彎的血管範圍廣,有造成胃小彎缺血壞死穿孔的可能。對胃潰瘍的治療不如胃大部切除術。臨床上應用為期尚短,確實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

參看

關於「胃迷走神經切斷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