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
A+醫學百科 >> 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 |
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症候群(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syndrome,RSDS)是以四肢遠端嚴重疼痛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其命名較多,如灼性神經痛、祖德克氏萎縮(外傷性骨萎縮, Sudeck』s 萎縮)創傷後萎縮、肩-手症候群等,目前國際上已逐步統一稱為RSDS。
症状常於損傷後幾小時內迅速出現,也可於傷後數天或數周逐漸出現,並持續數周至數年。其疼痛具有如下特徵:燒灼樣疼痛,輕摸或反覆輕微刺激皆可引起疼痛劇烈發作,疼痛與損傷的嚴重程度不成正比,疼痛持續時間超過預期痊癒時間。受累肢體疼痛時常伴瀰漫性壓痛和腫脹,並出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如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乾燥或出汗。病變呈緩慢進展,晚期出現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萎縮與攣縮。
目錄 |
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的原因
病因未明,多數患者發病前有外傷、手術、腦、脊髓和外周神經損傷病史;部分患者可因腫瘤局部擴散累及自主神經而引起;少部分患者由異煙肼、苯巴比妥、麥角胺、環孢黴素等藥物促發;20%~30%找不出明確促發因素。
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的診斷
診斷檢查
診斷:診斷嚴格依賴臨床表現,Genant 等提出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6 項:①肢體疼痛和觸痛;②軟組織腫脹;③運動功能降低;④營養性皮膚改變;⑤血管運動不穩定;⑥斑片狀骨質疏鬆。診斷困難者可採用神經封閉術作試驗性診斷。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無異常。
其他輔助檢查:
1.放射學檢查 X 線平片通常顯示節段性骨質缺乏,典型者可見四肢長骨和手足短骨斑片狀脫鈣和軟組織水腫。高分辨力X 線片還可顯示骨膜下吸收、條紋形成、骨膜下洞孔和隧道形成。受累四肢行CT 和MRI 檢查似乎價值不大或無診斷意義。
2.核素三時相骨掃描(triple phase bone scanning,TPBS) 靜脈注射核素(通常為99mTc)5s、1~5min 和3~4h 後,分別觀察血流顯像、血池顯像、延遲顯影的改變,可見受累部位攝取核素顯著高於正常組織,其診斷敏感性為60%,特異性為80%,優於X 線檢查,適用於早期局限型RSDS 或X 線檢查陰性者。
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的鑒別診斷
肢體發涼:中醫學認為冷為寒邪、寒為陰邪,人體內陽氣不足、淋雨貪涼露宿、飲冰涼之物可致經脈凝結,阻滯而侵襲少陰、肌表,出現筋膜、關節屈伸不利,手足厥冷。現代醫學認為,肢體局部出現發涼、冷痛,可因體質虛弱,產後受涼等原因。
肢體局部的皮膚顏色和溫度改變是複雜性局部痛症候群的臨床表現之一,複雜性局部痛症候群(CRPS) 指繼發於意外損傷、醫源性損傷或全身性疾病之後出現的以嚴重頑固性、多變性疼痛,營養不良和功能障礙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
診斷檢查
診斷:診斷嚴格依賴臨床表現,Genant 等提出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6 項:①肢體疼痛和觸痛;②軟組織腫脹;③運動功能降低;④營養性皮膚改變;⑤血管運動不穩定;⑥斑片狀骨質疏鬆。診斷困難者可採用神經封閉術作試驗性診斷。
實驗室檢查:實驗室檢查無異常。
其他輔助檢查:
1.放射學檢查 X 線平片通常顯示節段性骨質缺乏,典型者可見四肢長骨和手足短骨斑片狀脫鈣和軟組織水腫。高分辨力X 線片還可顯示骨膜下吸收、條紋形成、骨膜下洞孔和隧道形成。受累四肢行CT 和MRI 檢查似乎價值不大或無診斷意義。
2.核素三時相骨掃描(triple phase bone scanning,TPBS) 靜脈注射核素(通常為99mTc)5s、1~5min 和3~4h 後,分別觀察血流顯像、血池顯像、延遲顯影的改變,可見受累部位攝取核素顯著高於正常組織,其診斷敏感性為60%,特異性為80%,優於X 線檢查,適用於早期局限型RSDS 或X 線檢查陰性者。
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消除和減少或避免發病因素,改善生活環境空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感染,注意飲食衛生,合理膳食調配。避免外傷。
2.注意鍛煉身體,增加機體抗病能力,不要過度疲勞、過度消耗,戒煙戒酒。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3.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治療。
參看
關於「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