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麴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Aspergillus oryzae ( Asp.oryzae)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從梗孢科,麴黴屬真菌中的一個常見種。  

結構介紹

米麴黴菌落生長快,10d直徑達5~6cm,質地疏鬆,初白色、黃色,後變為褐色至淡綠褐色。背面無色。分生孢子頭放射狀,一直徑150~300μm,也有少數為疏鬆柱狀。分生孢子梗2mm左右。近頂囊處直徑可達12~25μm,壁薄,粗糙。頂囊近球形或燒瓶形,通常40~50μm。小梗一般為單層,12~15μm,偶爾有雙層,也有單、雙層小梗同時存在於一個頂囊上。分生孢子幼時洋梨形或卵圓形,老後大多變為球形或近球形,一般4.5μm,粗糙或近於光滑。

分生孢子梗長約2mm,近頂囊處直徑達12~25μm,壁薄而精糙。頂囊近球形或燒瓶形,直徑40~50μm,上覆單層小梗。分生孢子幼時洋梨形或隨圓形,成熟後為球形或近球形,直徑4.5~7.0μm,表面粗糙或近於光滑。分生孢子頭直徑150~300μm。

菌落生長較快,質地疏鬆。初呈白色、黃色,後轉黃褐色至淡綠褐色,背面無色,分布甚廣,主要在糧食、發酵食品、腐敗有機物和土壤等處。是我國傳統釀造食品醬和醬油的生產菌種。也可生產澱粉酶蛋白酶果膠酶曲酸等。會引起糧食等工農業產品霉變。  

在生產上的作用

米麴黴是一類產複合酶菌株,除產蛋白酶外,還可產澱粉酶、糖化酶、纖維素酶植酸酶等。在澱粉酶的作用下,將原料中的直鏈支鏈澱粉降解為糊精及各種低分子糖類,如麥芽糖葡萄糖等;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將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質降解為蛋白腖多肽及各種胺基酸,而且可以使輔料中粗纖維、植酸等難吸收的物質降解,提高營養價值、保健功效和消化率,廣泛應用於食品、飼料、生產曲酸、釀酒等發酵工業,並已被安全地應用了1000多年。米麴黴是理想的生產大腸桿菌不能表達的真核生物活性蛋白的載體。米麴黴基因組所包含的信息可以用來尋找最適合米麴黴發酵的條件,這將有助於提高食品釀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 量。米麴黴基因組的破譯,也為研究由麴黴屬真菌引起的麴黴病提供了線索。  

關於「米麴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