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hqz.jpg

  

目錄

我國社區醫院的由來

1997年,國務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文件。其中,「積極推進衛生改革」和「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成為醫改的重點。

1999年7月18日,國務院十部委聯合下發《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若干意見》,將社區衛生服務列為滿足群眾醫療衛生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1年12月17日,《衛生部關於2005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目標的意見》頒布實施,衛生部提出2005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目標。

2002年8月,衛生部、國家計委等國務院11個部門聯合向各地政府下發《關於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提出不僅城市的基層醫院將被改造為社區衛生機構,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也可參與舉辦這類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也可建立營利性機構。

2002年11月21日,北京市西城區廠橋醫院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成為北京市首家通過此項認證的社區醫院,標誌著北京社區醫療服務已越來越規範化。

2004年9月22日,北京第一批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掛牌。北京市社區衛生協會公布了參與創星活動的44家北京社區衛生服務站,其中評出2家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10家星級社區衛生服務站。

2004年以來,將社區醫院納入醫保的聲音高漲。2004年7月,天津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0%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範圍。

2005年8月5日,北京啟動社區醫療服務改革試點。北京市醫保中心與復興醫院、德外醫院簽訂協議,確定兩家醫院下屬的汽南、木樨地、黃寺等三家西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北京市社區醫療服務改革試點。

2005年9月5日,衛生部部長高強在浙江考察期間指出,大力發展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是衛生工作的重點方向之一。政府要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社區衛生服務醫療機構要為群眾提供預防、保健、醫療等一體化的綜合服務,不能走以「醫療」為主的「醫院」模式。  

社區醫院簡介

1、社區醫院、街道醫院等同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2、社區醫院主要為社區成員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的特點,不以營利為目的;  

社區醫院的目標

國家為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出「小病不出社區,大病才上醫院」的口號。我國新的城鎮醫療衛生改革,將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疾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基本醫療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以為居民提供低價、就近、方便、快捷的醫療衛生服務,從而吸引居民到社區衛生醫療機構就醫,分流常見病、輕微病病人,進而實現有限醫療資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讓患者不再排隊,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的大醫院專家,須在本職崗位上,明確承擔基本醫療服務職責,以低廉的診療收費甚至「免單」,接診疑、難、急、重症患者,以維護基本醫療的公益性。  

社區醫院的優勢

1、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會逐步擴大和完善;

2、隨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量也會逐步增大,相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一定會有廣闊的用武之地;

3、目前,國內各大城市(包括上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狀況良好,並正在逐步完善(包括軟硬體)。 4、近日北京醫改方案還將出台具體政策,鼓勵專家在完成基本醫療服務之後的業餘時間,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意願,兼任完全遵循市場規律的醫院「特需服務」,或應聘社區坐堂行醫,抑或吸引社會資本自己辦診所辦醫院,滿足更多患者對專家的求診需要。

5、在國外,由於社區衛生服務貼近百姓、主動上門服務,深受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的歡迎。

6、4月10日,北京市衛生局啟動全科醫學人才培養「三個」工程,所培養的全科醫生將進入北京未來5年著力發展的社區衛生機構。  

社區醫院所面臨的問題

1、目前北京市社區衛生人力資源總體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社區護士、防保人員和康復人員等嚴重缺乏;

2、在北京市7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點中,能自負盈虧的還不到1/3,絕大多數站點需要靠政府撥款和所掛靠的上級醫院的補貼來維持。因此,社區醫生收入難以提高。

3、全市各衛生服務站點的全科醫生中,有本科學歷的不到20%,有高級職稱的不到10%。由於醫療設備、高水平的醫生都集中在大醫院,許多老百姓都去擠大醫院。另外,由於缺乏資金,請不來水平較高的醫生,即使是價格比較便宜,周圍百姓也不願意邁進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門檻。在資金匱乏的現實條件下,社區衛生服務站「六位一體」只是徒有虛名,沒有實際行動,難以拉近與老百姓之間距離,老百姓並不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實際功能,只好「敬而遠之」。不少社區衛生服務站還認為,是否是醫保定點也是制約病人能否走進社區服務站的因素之一。  

政府的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

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表示,將構建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機構「共同體」,統一診療標準

2006年,北京市衛生局提出「小病進社區,大病(轉診)去醫院」口號,鼓勵居民遇到感冒發燒等「小病」,不再去大醫院排隊挂號,就近在附近社區拿藥治療,同時,鼓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在社區接受全科醫生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指導。

2008年12月,北京市衛生局曾公開表示,計劃在2009年年底前,通過醫保報銷政策的限制,實現北京參保居民看病,全部實行社區首診,否則不予報銷。

今年1月1日開始,社區首診政策首先在25萬參加「一老」醫保的老人中試行。這些老人患危急重症可直接到大醫院看急診,但是平常疾病必須先到社區醫院就診,沒有社區醫院轉診單而直接去大醫院就診的,醫藥費將不予報銷。

本報訊 在即將正式啟幕的北京醫改中,被提及了近三年的「小病進社區」概念,因缺少大醫院的改革配套,難以發揮「疏導患者合理就診」實效,將在大醫院和社區的診療共同體中得以重新詮釋。

昨日,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闡述正在籌劃中的北京醫改思路,稱改革關鍵是建立從社區衛生站到三甲大醫院相同的疾病診斷標準,「解放」並拓展北京現有的優勢醫療資源,「按患者的病情需求配給相應級別醫生和適宜的醫療資源」。  

面臨難題

「北京醫改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過度醫療需求與有限醫療供給之間的矛盾。」方來英坦言,雖然北京聚集著全國最豐富的三甲醫院,優秀的醫學專家和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可這些優勢醫療資源,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人群,仍捉襟見肘。「那些徹夜排隊等待一張專家號的患者;蝸居在大醫院附近的出租房裡,等待一張床位收治重病孩子的一家老小;還有花高價從票販子那裡買專家號的患者,作為首都衛生系統,都無法拒絕。」方來英說,既然無法拒絕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那麼,北京醫改的關鍵,只能是整合、「解放」並拓展北京現有的優勢醫療資源。  

質疑

「什麼是小病?什麼是大病?拔牙也可能出人命的。這些醫療系統內部都很難規範、明確的東西,不可能以強制手段施行,百姓也不認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和其他醫療衛生界的政協委員,曾明確對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小病在社區首診,大病再轉診到大醫院」等改革「口號」,提出質疑。

如今,這些被認為過於追求「形式」的「一刀切」之舉,將在北京新醫改中得到「矯正」。方來英表示,目前已經明確,公立醫院改革和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是緊密聯繫的一體,未來北京醫改的一大探索,就是構建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共同體」和暢通「轉診通道」,而之前以行政命令手段,強制大醫院專家對口支援社區的方法將取消。  

標準統一

社區和大醫院統一標準

「增強社區的醫療水平,不是讓大專家定期到社區看感冒,而是要把大醫院內的診療規範與社區共享。」方來英說,目前公眾爭議最多的「看病難」和「專家號」,也將通過改革,讓患者不再排隊,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即可接受與大醫院統一標準的規範診療;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的大醫院專家,須在本職崗位上,明確承擔基本醫療服務職責,以低廉的診療收費甚至「免單」,接診疑、難、急、重症患者,以維護基本醫療的公益性。

北京醫改方案還將出台具體政策,鼓勵專家在完成基本醫療服務之後的業餘時間,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意願,兼任完全遵循市場規律的醫院「特需服務」,或應聘社區坐堂行醫,抑或吸引社會資本自己辦診所辦醫院,滿足更多患者對專家的求診需要。  

試點

按病種預付費籌備試點

建立大醫院與社區一體的轉診通道,分級診療,有助於提高醫療效率,間接降低患者的醫藥費用。但群眾反應強烈的「看病貴」,長久以來已成為醫患之間矛盾的「凝膠」,亟須遠、近、長、短多種惠民政策和改革探索並舉,最終讓普通人感受到「醫療支出明顯」下降的實惠。

在北京醫改中,試點按病種預付費,直接控制整體醫療費用的發生和規模,已成為醫療衛生「供方」和醫療保險管理部門———「需方」代表的共識。

按病種預付費的原理,是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機構,代表患者與醫療機構「談判」,確定每種疾病的治療成本和合理收費額。方來英認為,這也是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各地探索建立醫療服務由利益相關方參與協商定價」一層涵義的體現。

方來英介紹,目前北京一家甲大型綜合醫院正籌備試點病種預付費制度:先測算出全市各醫院在治療某一種疾病的收費情況,計算出一個均值。再考慮患者的年齡、疾病嚴重程度、有無併發症等情況,將情況類似的患者分成一個診斷相關組,不同的組各對應平均值換算出一個係數,制定出一個合理的收費定額。比如,一個年輕人患闌尾炎,診斷無併發症,醫院按照診斷分組的收費為4000元;同樣一個患闌尾炎的老人,因為年齡大,還伴有嚴重的併發症,診斷分組收費則需要2萬元。  

後續措施

為有效解決社區衛生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北京市將實行社區衛生服務專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和繼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另外,二、三級醫院的中、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要定期到對口支援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以坐堂門診、現場會診、專家諮詢、健康課堂等多種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診療服務與健康指導。大醫院醫生在晉陞高級職稱前,必須到社區醫院坐診一年。 據悉,到2010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招收的本科及以上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都要到認可的市級全科醫學培訓基地進行為期3年的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經過全科醫學培訓並取得北京市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合格證書才能上崗。如達不到崗位要求,三次考試不合格者將被轉崗。 在今年兩會上,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曾透露,北京市政府和各區縣將共同投資20億元,於2008年6月底前,在城鄉建設36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7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據悉,未來五年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目標是:力圖在5年內,每2000到3000人服務人口,配備一名全科醫生和至少一名社區護士,每2000名服務人口配備一名預防、保健人員。到2008年,社區衛生服務將達到百分之百全面覆蓋城鄉社區,按照基本滿足城鎮、遠郊平原和山區居民分別出行15、20和30分鐘以內可及社區衛生服務的要求。  

如何到社區醫院求職

1、醫藥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有一年以上工作經驗;

2、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技巧,熟悉醫院市場,具備成熟的社區和地段醫院

銷售網路優先考慮;

3、良好的開拓和團隊協作能力,責任和進取心強,抗壓能力強;

4、年齡在25歲以上,男女不限

關於「社區醫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