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肉芽組織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學》 >> 損傷的修復 >> 纖維性修復 >> 肉芽組織
病理學

病理學目錄

肉芽組織(granulation tissue)乃由旺盛增生毛細血管纖維結締組織和各種炎性細胞組成,肉眼表現為鮮紅色,顆粒狀,柔軟濕潤,形似鮮嫩的肉芽故名。

鏡 下可見大量由內皮細胞增生形成的實性細胞索及擴張的毛細血管,向創面垂直生長,並以小動脈為軸心,在周圍形成袢狀彎曲的毛細血管網。在毛細血管周圍有許多 新生的纖維母細胞,此外常有大量滲出液及炎性細胞(圖2-4)。炎性細胞中常以巨噬細胞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因此肉芽組織具有抗感 染功能。巨噬細胞能分泌PDGF、FGF、TGF-β、IL-1及TNF,加上創面凝血血小板釋放的PDGF,進一步刺激纖維母細胞及毛細血管增生。巨 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能吞噬細菌及組織碎片,這些細胞破壞後釋放出各種蛋白水解酶,能分解壞死組織及纖維蛋白,肉芽組織中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亦有吞噬能力,並 有強的纖維蛋白溶解作用。

肉芽組織中一些纖維母細胞的胞漿中含有肌細絲,有收縮功能,因此應稱為肌纖維母細胞(myofibroblast)。纖維母細胞產生基質膠原。早期基質較多,以後則膠原越來越多。

肉芽組織鏡下結構模式圖


圖2-4 肉芽組織鏡下結構模式圖

圖示新生毛細血管、纖維母細胞及各種炎性細胞

1.膠原纖維的生成及分解 纖維母細胞在PDGF、FGF、IL-1及TNF等刺激下合成由三股α-肽鏈互相扭結呈螺旋狀的前膠原(procollagen),前膠原分泌到細胞外 後,有的被內切酶切去兩端的球形結構而成為原膠原(tropocollagen),相鄰的原膠原分子互相錯開1/4平行排列交聯成膠原原纖維 (collagenous fibril),在電鏡下呈現64nm周期性橫紋。膠原原纖維再聚合則成較寬的膠原纖維(collagenous fiber)。從化學成分不同可將膠原分為15種,間質中的膠原纖維主要由Ⅰ、Ⅲ型膠原組成。網狀纖維是由Ⅲ型膠原組成的膠原原纖維,由於其纖維表面粘附 有較多的蛋白多糖,故染色具有嗜銀性,PAS反應陽性。

膠原一般十分穩定,在生理條件下轉換率很慢,半生期為數周至數年不等。在病理條件下 及胚胎時期轉換加快。膠原轉換是組織改建所必需的,首先發生膠原的降解,然後由新的膠原形成另外的結構,或者被另一型膠原所取代。膠原對一般蛋白水解酶的 抵抗力很強,先要由膠原酶將膠原分子切斷,才能由一般的蛋白水解酶降解。膠原酶可由纖維母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及上皮細胞等產生,經某些蛋白酶激活 後才能具有活性。不同來源的膠原酶對不同類型膠原的降解能力不同。

2.細胞外基質 主要有兩大類:①粘連蛋白如纖維粘連蛋白(fibronectin)及層粘連蛋白(laminin)。纖維粘連蛋白除纖維母細胞外,內皮細胞、巨噬細胞及 許多上皮細胞均可合成。間質中的纖維粘連蛋白在基質各成分之間及與細胞之間起連接作用。層粘連蛋白存在於基底膜中,由基底膜上的細胞如上皮細胞、內皮細胞 等合成。如前所述,這兩種粘連蛋白對細胞的生長與分化有調控作用;②氨基多糖與蛋白多糖。氨基多糖(glycosaminglycan)亦稱酸性粘多糖, 包括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硫酸皮膚素、硫酸角質素硫酸乙醯肝素等,在肉芽組織中主要是透明質酸及硫酸軟骨素。除透明質酸外,其他氨基多糖能與核心蛋白 結合而形成蛋白多糖(proteoglycan),以前稱粘蛋白。氨基多糖及蛋白多糖組成多孔親水的凝膠結構,有利於水分及小分子的滲透,有的對細胞的生 長、分化有膠原形成還有調節作用。它們由纖維母細胞及類似細胞(如骨母細胞、軟骨母細胞)合成,一些多糖酶透明質酸酶可將其降解。

肉芽組織在修復過程中的作用:①機化血凝塊、壞死組織及其他異物;②抗感染及保護創面;③填補傷口及其它組織缺損。

參考

32 纖維性修復 | 瘢痕組織 32
關於「病理學/肉芽組織」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