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顱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狹顱症,又稱顱縫早期融合症或顱狹畸形。表現有智能低下、精神活動異常、癲癇發作等。一般於生後6個月至1歲時手術。行顱縫再造術顱骨切除術。術後 定期複查,必要時再次手術。  

目錄

疾病分類

神經外科  

疾病描述

狹顱症亦稱顱縫早閉或顱縫骨化症。由於顱縫過早閉合,以致顱腔狹小不能適應腦的正常發育。  

症状體征

1.頭顱畸形 有各種類型,因受累顱縫的不同而異。如所有顱縫均過早閉合,形成尖頭畸形或塔狀頭;如為矢狀縫過早閉合.形成舟狀頭或長頭畸形;兩側冠狀縫過早閉合,形成短頭或扁頭畸形;一側冠:吠縫過早閉合,形成斜頭畸形。

2.腦功能障礙和顱內壓增高 患兒智能低下.精神萎糜或易於激動,叮出現癲癇、四肢肌力減弱等神經症狀,並有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表現,晚期發生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甚至失明

3.眼部症状和其他 由於眼眶變淺,可引起突跟和分離性斜視等。常合併身體其他部位畸形,如並指(趾)、騰裂、唇裂脊柱裂等。  

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胎期中胚葉發育障礙等有關。  

病理生理

據統計出生2個月內腦重量增加20%,至6個月增加1倍,1年時增加2倍;顱骨則隨腦的發育而相應增長。在此期間若出現一條或數條顱縫早期閉合,不但在顱縫閉合兩側的顱骨不能生長.只有向其他方向的顱骨生長,形成各種頭顱狹小畸形;而且更重要的是狹小顱腔壓迫和限制了正在迅速發育中的腦組織.引起顱內壓增高和各種腦功能障礙。  

診斷檢查

依據臨床表現,X線顱骨攝片發現骨縫過早消失,代之以融合處骨密度增加,並有腦回壓跡增多、鞍背變薄等顱內壓增高徵象,一般不難診斷,但需與先天性腦發育不全所致的小頭畸形相鑒別,後者的頭顱狹小系繼發於腦的發育不良,無顱縫早閉,無顱內壓增高。  

治療方案

狹顱症的手術治療有兩種方式,一是切除過早閉合的骨縫,再造新的骨縫,二是切除大塊骨質以達到鹼壓和有利於腦的發育。手術越早效果越好,生後6個月以內手術者預後較好;一旦出現視神經萎縮和智能障礙,即使施行手術,功能已不易恢復。  

用藥安全

狹顱症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多見於男孩。發病率男:女為2:1。

關於「狹顱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