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診斷學/頸部外形及運動
醫學電子書 >> 《物理診斷學》 >> 頸部 >> 頸部外形及運動 |
物理診斷學 |
|
為準確說明病變部位,根據解剖結構,將兩側頸部各分為兩個大三角區域即:頸前三角區為胸鎖乳突肌內緣、下頜骨下緣與前正中線之間的區域。頸後三角區為胸鎖乳突肌外緣,鎖骨上緣與斜方肌前緣之間的區域。正常頸部位,左右對稱,活動自如。如頭不能抬起,見於嚴重消耗性疾病的晚期、重症肌無力、脊髓前角細胞炎、進行性肌萎縮。頭部向一側偏斜稱為斜頸(torticollis),見於頸肌外傷、巴痕收縮、先天性頸肌攣縮或斜頸。頸部強直(頸強直或頸抵抗),為腦膜刺激現象之一,見於腦膜炎、腦炎、脊髓灰質炎、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假性腦膜炎。腦膜刺激現象嚴重時,可出現角反張。其產生機理可能是由於後頸凹處的腦膜受刺激,進而刺激頸髓第一至第四節段及相應的頸神經根,影響所支配的頸部深層肌肉、斜方肌及胸鎖乳突肌,致使頸部伸肌過度緊張攣縮所致。頸強直亦可見於頸部肌肉勞損、頸部組織炎症、頸部關節炎及骨折等。
頸部 | 頸部皮膚及包塊 |
出自A+醫學百科 「物理診斷學/頸部外形及運動」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89%A9%E7%90%86%E8%AF%8A%E6%96%AD%E5%AD%A6/%E9%A2%88%E9%83%A8%E5%A4%96%E5%BD%A2%E5%8F%8A%E8%BF%90%E5%8A%A8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物理診斷學/頸部外形及運動」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