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竇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綿竇症候群

又稱,Foix氏症候群垂體蝶骨症候群海綿竇血栓形成症候群。

Carvernous sinus thrombosis 海綿竇血栓形成---多由眶周、鼻部及面部的化膿性感染全身性感染所致。病變累及一側或兩側海綿竇。急性起病,發熱頭痛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等感染中毒症状。眼眶靜脈迴流障礙可致眶周、眼瞼結膜水腫眼球突出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三叉神經第1、2支受損,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瞼下垂、復視眼球各方運動受限或固定、三叉神經第1、2支分布區痛覺減退、角膜反射消失等。頸內動脈海綿竇段感染和血栓形成,出現頸動脈觸痛及頸內動脈閉塞的臨表,如對側偏癱和偏身感覺障礙。並發腦膜炎。  

目錄

病因和機理

由海綿竇外側壁腫瘤垂體瘤蝶骨腫瘤及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海綿竇內動脈瘤等致Ⅲ、Ⅳ、Ⅵ、Ⅴ(1、2支)顱神經麻痹。  

臨床表現

症状因病變性質而異:  

腫瘤

引起海綿竇外側壁受壓,逐漸出現Ⅲ、Ⅳ、Ⅵ、Ⅴ(第1支)顱神經麻痹,即瞼下垂,眼瞼和結膜水腫,眼球突出以及眼外肌麻痹,在三叉神經麻痹時,面部相應支配區有劇痛。有時有三叉神經上頜支麻痹。  

海綿竇血栓形成

多由口、鼻、額竇局部感染引起海綿竇之血栓性靜脈炎。急性發熱起病,眼窩和咽部有感染時,則為亞急性或慢性起病,但亦有發熱和菌血症的全身症状,亦有原因不明者。眼靜脈受累後不引起眼底視盤水腫出血。  

海綿竇內動脈瘤

動脈瘤突然擴大時,先有同側頭痛和面痛,繼有三叉神經第1、2支感覺障礙、復視、瞼下垂,瞳孔擴大、縮小或固定等異常。  

鑒別診斷

垂體瘤

(hypophysoma) 出現本症候群時往往意謂瘤體已很大,突破蝶鞍向鞍上發展。腫瘤早期可僅表現為頭痛和內分泌紊亂症状,如停經、泌乳和肢端肥大症等。相當多數病例早期可無任何症状,後期可出現頭痛,多數病例可致視交叉受壓而出現視力障礙。此症顱壓增高症状多較輕。  

頸動脈—海綿竇瘺

(carotid–cavernousfistula) 頸內動脈C4段與海綿竇之間有異常交通。病因以頭部外傷最多見,亦有特發性者。以眼球突出、眼球搏動與顱內雜音為其三大症状,此外還有球結合膜充血與水腫,眼外肌麻痹及視力障礙。  

海綿竇炎症性血栓形成

(caverneussinusthrom-bophlebitis) 在廣泛應用抗生素之前是常見的原因,目前已極為少見。往往繼發於面部、眶部感染引起,在這種情況下常合併敗血症

(四)本症候群尚需與某些類海綿竇症候群鑒別。

關於「海綿竇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