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泌尿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radionuclide studies of urogenital system),將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示蹤劑或顯像劑經靜脈引入泌尿生殖系統臟器,通過體表探測發出的γ射線來測定臟器的功能或顯示臟器形態的檢查方法。具有無創傷性、簡便、靈敏、定量等優點,常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診斷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目錄

腎圖

131碘-鄰碘馬尿酸(OIH)靜脈注入後,幾乎全部經腎臟吸收然後隨尿排出。用放射性探測器分別在左右腎區描記下來,這一過程,表現為腎區放射性隨時間起落的曲線,稱為腎圖。正常人兩側腎圖一致。腎圖圖上有八個線段。放射性突然急驟上升(a段),表明OIH到達和充盈腎血床;然後有2~5分鐘的積累(b段),這與OIH被腎實質逐漸吸收,積累的速率與腎血流量腎功能有關;然後曲線逐漸下降(c段)反映OIH隨尿排出。當腎血流量減低或腎功能受損,患側b段上升緩慢,峰時後延,尿路引流不暢時,患側c段下降延緩。腎圖是單側腎血管性高血壓的簡易過篩檢查,簡便的分腎功能判斷和尿路梗阻的診斷方法,靈敏度在85%以上。缺點是:①腎臟位置異常或探測器對位誤差可影響結果的正確性。②明顯的腎血流量降低和腎功能不良,可影響c段的下降,明顯的腎盂擴張也會影響b段的上升,因此,b段和c段異常的特異性較差,其臨床意義尚需結合臨床情況考慮。

腎動態顯像

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靜脈注入後,幾乎全部由腎小球濾過,然後隨尿排出。快速靜脈推注DTPA後的20秒鐘內,用γ相機在腎區逐秒攝影,可以得到DTPA隨血流灌注到腎血床的影像,稱灌注影像。隨後逐分攝數幀,可以得到DTPA濾入腎小管腔內但尚未流入收集系統的腎實質影像。以後每5分鐘攝影一幀,可見腎影的外緣逐漸減淡,腎盞腎盂逐漸顯示、增濃,然後漸漸消退,是為排出影像。此法能一舉依次觀察到兩側腎血流、實質功能和形態以及尿路通暢情況,又不存在對位誤差的問題,因此,所提供的信息較腎圖正確、豐富而明確。此法在簡易地全面監測移植腎的血管、腎實質和尿路情況方面有獨特的價值。用OIH也可進行腎動態顯像。用掃描機成像的速度很慢,不能捕獲灌注影像。只能粗略地觀察到腎實質和排出情況。

腎靜態顯像

99mTc-二巰丁二酸(DMSA)靜脈注入後,幾小時內約40%聚集在腎小管上皮細胞內,用γ相機或掃描機均可獲得質量較好的腎實質影像,用於觀察腎臟位置、形態和大小,發現腎實質內的佔位性病變、破壞性病變、缺血性病變和炎性瘢痕。此法的優點是能夠客觀地、直接地顯示整個的腎實體。若採用放射性核素計算機斷層照相機,也可得到各斷層影像。缺點是各種病變皆表現為局部放射性減淡或缺損,無特異性;直徑小於1cm的病變難以發現。

膀胱顯像和尿返流試驗

99mTc-DTPA經導尿管引入膀胱或經靜脈注入後,大部分排至膀胱而腎內存留甚少時,令受檢者作逼尿動作或用力排尿,以每秒一幀的速度連續在腎區和輸尿管區攝影,若在該區出現放射性增加,為尿返流的證明。此法所得影像較為粗糙,但性器官接受的照射劑遠低於X射線膀胱造影,不失為檢查反覆泌尿系感染原因的好辦法,尤宜用於小兒。

陰囊灌注和血池顯像

快速靜脈推注99mTc-高鎝酸鹽後,30秒鐘內用γ相機對準陰囊每3秒攝影一幀,是為灌注相,10分鐘後攝一幀,是為血池相。對陰囊內病變的鑒別診斷有一定價值(見表)。

關於「泌尿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