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頭髮育不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由於疾病引起的橈骨頭發育異常。4歲以下的小兒橈骨頭髮育不全,環狀韌帶鬆弛,受到牽拉易發生半脫位橈骨發育不良常見於染色體畸形及一些症候群,如18一三體症候群、13一三體症候群血小板減少症泌尿系統畸形等,超聲主要表現為橈骨極短,有曲,拇指幾乎可碰到前臂內側,或不見顯示。橈骨發育不良:指甲-髕骨症候群臨床表現:個別伴有橈骨頭髮育鵻不良和橈尺關節異常。

4歲以下的小兒橈骨頭髮育不全,環狀韌帶鬆弛,受到牽拉易發生半脫位。脫位後出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關節對合關係異常。X射線片可確診,並可判定有無合併骨折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改變。治療以手法複位為主,切忌粗暴。複位不成功者才切開複位。複位後制動3周,開始主動運動,輔以輕柔的被動運動,恢復關節活動及肌力,切勿暴力被動推拿

目錄

橈骨頭髮育不良的原因

橈骨頭關節面橈骨縱軸有一定的傾斜度,其大小與前臂旋轉活動有關。傾斜度的變化會影響環狀韌帶的上下活動,在前臂的旋前旋後位,這種傾斜度的可變性無疑使之易於脫位。當肘關節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轉動作的縱向牽拉,環狀韌帶下部將產生橫行撕裂,向下輕微活動,肱橈關節間隙變大,關節囊及環狀韌帶上部由於關節腔的負壓作用,只需滑過橈骨小頭傾斜遠端一部分關節面就可嵌頓於橈骨關節間隙,從而阻止了橈骨小頭複位,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橈骨頭髮育不良的診斷

1、症状耳癢、流水,合併感染時伴有耳痛紅腫

2、檢查:見外耳道和鼓覆蓋有黃色或白色粉末狀或絨毛狀苔膜,有時分泌物或痂皮呈筒狀,除去後見患處略充血潮濕。合併細菌感染時,可有耳痛、流膿。輕者亦可無症状,僅檢查時發現。

3、併發症:易合併其它感染。

橈骨頭髮育不良的鑒別診斷

在鑒別診斷方面,橈骨小頭脫位橈骨小頭半脫位要區別開來,主要有以下的一些鑒別要點:

(1)橈骨小頭半脫位常見於2-4歲小兒,因橈骨頭尚未發育完全,環狀韌帶較鬆弛,當強力牽拉時,易發生脫位,橈骨頭被拉至漏斗環狀韌帶的遠側,有時部分韌帶嵌於肱橈關節之間。

(2)常有提拉患兒手臂上樓梯或走路的受傷史。

(3)半脫位時患兒哭鬧,肘部疼痛,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

(4) 複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後,伸肘稍加牽引,拇指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後旋轉前臂,可感到複位的響聲,複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

(5)複位後用三角巾懸吊一周。

(6)如活動時疼痛或複發,宜用石膏固定於屈肘90度,時間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複發。

(7)5歲左右橈骨頭長大,就不易脫出了。

(8)注意,橈骨小頭脫位多為先天性,很少見,小兒無外傷史,肘部可捫及脫位的橈骨小頭,X線片顯示橈骨小頭脫位,即可確定診斷。

(9)嬰幼兒期橈骨小頭脫位可試圖閉合複位,橈骨小頭後脫位者前臂旋後位及肘關節伸直位固定、而橈骨小頭前脫位者肘關節屈曲位固定。複位後石膏固定4-6周。療效差。

(10)橈骨小頭脫位手術治療 年齡要在3歲以後,採用橈骨小頭切開複位,在橈骨幹中部旋前圓肌附著點處短縮截骨、環狀韌帶重建術。採用克氏針暫時將橈骨小頭與肱骨小頭固定。石膏固定6周後拔除克氏針。

(11)較大兒童橈骨小頭脫位時因無法複位,可到青春期考慮行橈骨小頭切除術

另外臨床上橈骨小頭半脫位還需與肘關節軟組織損傷肱骨外髁骨折橈骨小頭骨折等相鑒別。

1、症状耳癢、流水,合併感染時伴有耳痛紅腫

2、檢查:見外耳道和鼓覆蓋有黃色或白色粉末狀或絨毛狀苔膜,有時分泌物或痂皮呈筒狀,除去後見患處略充血潮濕。合併細菌感染時,可有耳痛、流膿。輕者亦可無症状,僅檢查時發現。

3、併發症:易合併其它感染。

橈骨頭髮育不良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①平時牽拉(提)小兒手部時,應同時牽拉衣袖。

②防止跌仆

③成人與小兒嘻鬧時應注意方法,不能單牽(提)手。

④若出現上述表現,家長可自行複位,若不成功則應到醫院就診。

⑤避免反覆脫位,形成習慣性。

⑥穿衣服時,應避免手部旋前位牽拉,應和衣袖同時拉扯。

參看

關於「橈骨頭髮育不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