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顴骨、顴骨弓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急診醫學》 >> 面頜部急診 >> 口腔頜面部損傷 >> 口腔頜面部硬組織損傷 >> 顴骨、顴骨弓骨折
急診醫學

急診醫學目錄

顴骨和顴骨弓是顏面外側最突起的部分,受到外力時易發生骨折,尤其是顴弓骨質細弱,更易發生骨折(圖88-14)。顴骨骨折常伴顴骨弓骨折,而顴骨弓骨折則可單發。

(一)臨床表現 主要是面部塌陷畸形、開口受限、復視等。

顴部受到直接外力的撞擊,顴骨或顴弓發生骨折,骨折片向內移位。在傷後短時間內局部出現塌陷畸形。待局部軟組織腫脹,其凹陷畸形即不明顯,此時易被誤診或漏診。數日後其腫脹消退,畸形可再次出現。開口受限,多見於顴骨弓的凹陷性骨折。凹陷的骨折片壓迫顳肌或阻礙喙突的活動。單純的顴骨骨折開口受限並不多見。復視和面部麻木,僅見於部分嚴重的顴骨骨折和眶下緣的骨折。由於眶外側壁內陷,眼肌活動失去平衡、局部組織水腫血腫,使眼球移位而出現復視。眶下緣骨折時,骨折片壓迫眶下神經,面部可出現麻木。骨折複位後,其面部麻木可逐漸消失。

周皮下和結膜下出血瘀斑,亦為顴骨骨折的臨床表現之一。

(二)診斷 根據受傷史和臨床特點,X片所見,做出明確診斷並不困難。面部可見雙側不對稱,受傷側顴部塌陷畸形,眼周皮肝作結膜下瘀斑;局部壓痛,眶下緣可捫到骨不連續,有突出的骨棘,顴弓處凹陷,開口受限等。X片檢查以鼻頦位為宜,患者上頜竇由於充滿血液其密度可增高,同時可見到眶下緣,眶側緣等處有骨折線,顴骨內陷;顴弓骨折在顱底位的X片上可呈「V」形向內凹陷的骨折。

(三)治療 主要是手術複位。一般常用的是口內法,面部不留疤痕。但對口內複位困難或移位較大的顴骨骨折可用口外切開骨間固定。可在局麻下進行,在骨折線處注射2%奴佛卡因,切口處用1%奴佛卡因局部浸潤。

1.內切開複位適用於顴骨弓的凹陷骨折和輕度移位的顴骨骨折。在上頜第二磨牙頰側齦頰移行部作切口,切開粘膜,向後上作鈍性分離,顯露喙突前緣,用一平頭骨膜分離器順喙突外側向上直達骨折的顴弓下方。左手放在口外骨折凹陷處,右手持骨膜分離器用力向外挑,將凹陷性骨折抬起複位。由於骨折線不整齊,複位後相互插的很緊,故一般不需要固定,但注意不要再受外力。

顴骨骨折亦可利用該法,只是將骨膜分離器按放在顴骨顳突的基部,用力向外抬,亦可使輕度移位的骨折複位。

嚴重的顴骨骨折,作口腔粘膜切開後,可發現上頜竇的外側壁有粉碎性骨折,此時可將圓頭骨膜分離器通過破碎的上頜竇外側壁插入上頜竇內,用力向外將移位的顴骨複位,但經常要和口外骨間固定法相結合作用,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顴骨骨折切開複位骨間固定


圖88-15 顴骨骨折切開複位骨間固定

粉碎性的顴骨骨折,經上頜竇複位後,可用碘仿紗條填塞上頜竇,保持顴骨的位置。然後行下鼻道開窗,將填塞的碘仿紗條的一端穿入鼻腔,嚴密縫合口腔粘膜,兩周後再通過鼻腔抽出填塞的碘仿紗條。

2.切開複位骨間固定 適用於口內複位法不易複位及移位較大的顴骨骨折。切口在眶下緣和眶側緣,長1.0~1.5cm,切開皮膚直達骨折線處,用鑽鑽孔,不鏽鋼絲內固定(圖88-15),結紮複位。

32 下頜骨骨折 | 顳下頜關節脫位 32
關於「急診醫學/顴骨、顴骨弓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