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肽
A+醫學百科 >> 寡肽 |
多肽的一種分類.分子量段一般在1000--180之間,也稱作小肽,寡肽,低聚肽,或成為活性小分子肽,一般由2--6個胺基酸組成,超過的就稱為多肽,胺基酸為50多個以上的多肽稱為蛋白質。
寡肽的消化吸收理論
傳統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理論認為:蛋白質在腸腔內,由肽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作用生成游離胺基酸和寡肽(含2~6個胺基酸殘基),寡肽在肽酶的作用下完全被水解成游離胺基酸,並以游離胺基酸形式進入血液循環。根據這一理論,蛋白質僅為動物機體提供胺基酸,即蛋白質的營養就是胺基酸的營養。因此,只要我們給動物提供充足的必需胺基酸,動物就能獲得滿意的生產性能。但是,許多研究表明:原體蛋白質能被單體胺基酸所替代的量是有限的,給畜禽飼餵低水平蛋白質並補充合成胺基酸日糧並不能獲得最佳的生產性能和飼料效率,而要達到這兩個目的,日糧必須有最低數量的原蛋白質和寡肽。
寡肽的轉運機制
完整肽進入上皮細胞,而在細胞內水解的吸收通路的存在被忽視了相當長的時間。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到了肽轉運的可能性(Matthews,1987)。Agar(1953)年證實了完整雙甘肽在大鼠腸道跨上皮的轉運。但是由於受傳統蛋白質消化吸收理論的影響,學者們對其它的吸收方式不容易接受,並且由於雙甘肽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二肽,它的分子量很小,因此這一發現的重要性沒有被認識到。直到20世紀60年代出Newey和Smyth(1959,1960)第一次提供了肽被完整吸收的資料。他們發現。蛋白質在小腸中的消化產物不僅有胺基酸,還有大量的寡肽,而且肽可完整的進入腸粘膜細胞,並在粘膜細胞中進一步水解生成胺基酸進入血液循環。以後,1965~1980年間,積累了越來越多關於完整短肽腸道轉運的證據。尤其是倫敦的David M.Matthews和Pittsburgh的Siamak A,Adibi研究小組證實了肽的轉運可能性不僅具有學術意義,並且可能代表著一個與相應的游離胺基酸吸收同等重要的胺基酸氮攝入的吸收通路(Matthews and Adibi,1976;Matthews,1987[5],1991)。腸粘膜對氨基酸和肽的吸收過程是複雜的。一般認為二肽、三肽被吸收攝入腸細胞後,被肽酶水解以游離胺基酸的形式進入血液循環。但近年的營養生理和藥理試驗證實,在某些情況下完整的肽能夠通過腸粘膜的肽載體進入循環。樂國偉(1995)給來航雞腸道灌注酪蛋白水解物後,用高壓液相色譜檢測寡肽的結果表明,肝門靜脈血液和腸道內容物中出現了相同的肽類物質,由此推斷,雞腸道可吸收完整的肽,並能進入血液循環。動物體內可能存在多種寡肽的轉運體系,寡肽在不同種動物體內的轉運方式可能不同,同種動物也可能有集中不同的寡肽轉運方式。
世界著名酶法多肽專家鄒遠東指出雖然寡肽的轉運機制目前還不全部清楚,但是三種可以證實:1、具有pH依賴性的H+/Na+交換轉運體系,不消耗三磷酸腺苷(ATP);2、依賴於H+或Ca2+濃度的主動運轉過程,要消耗ATP;3、谷胱甘肽(GSH)運轉體系。儘管對動物寡肽轉運機制還不全部清楚,但寡肽的轉運需要載體是得到公認的,某些哺乳動物的小肽載體基因已被克隆表達。通過研究寡肽載體的結構和功能,揭示載體與寡肽及各相關離子間的作用關係,是目前寡肽轉運機制研究的熱點,在這方面已取得了許多新的科技成果,如酶法多肽(生物活性肽)就是以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大分子為底物,運用生物酶(酶剪刀)將其剪接、修飾成介於大分子蛋白質和胺基酸之間最具活性的寡肽,也稱小分子活性多肽,其具有分子量小、易吸收、營養價值高等特點。
寡肽的吸收特點
1、不需消化,直接吸收。
2、吸收時不需消耗人體能量。
3、不會增加人體胃腸功能負擔。
4、具有優先吸收特點。
5、以自身能量推動人體吸收。
6、在人體吸收功能喪失時,迫使人體吸收。
7、100%被人體吸收。
8、吸收快速。比人體吸收大分子蛋白質快129600秒鐘,較人體胺基酸快64800秒鐘。
9、具有載體作用。可將人食的其它營養載在其本體上,輸送到人體細胞、組織。
10、在人體內變成運輸工具,將各種微量元素運輸到人體各部位。
11、具有極強的活性和生理功能多樣性。
關於「寡肽」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