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學/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婦產科學》 >> 婦科手術 >> 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目錄

一、卵泡發育

卵巢皮質髓質兩部分。皮質內散布著30~70萬個始基卵泡,是胎兒卵原細胞細胞分裂後形成的。人的一生中僅有400~500個卵泡發育成熟,其餘的發育到一定程度後退化消失。每一個始基卵泡中含有一卵母細胞,周圍有一層梭形或扁平細胞圍繞。臨近青春發育期,始基卵泡開始發育,其周圍的梭形細胞層增生繁殖變成方形、復層。因細胞漿內含顆粒,故稱顆粒細胞。顆粒細胞分裂繁殖很快,在細胞群中形成空隙,稱卵泡腔。內含液體,稱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隨著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擴大,顆粒細胞被擠至卵泡的四周,形成卵泡液,液中含雌激素。隨著卵泡液的增多,空隙擴大,顆粒細胞被擠至卵泡的四周,形成顆粒層。此時,卵細胞也在增大,被多層顆粒細胞圍繞,突入卵泡腔內,稱「卵丘」。環繞卵泡周圍的間質細胞形成卵泡膜,分為內外兩層,內層血管較豐富。內膜細胞和顆粒細胞有分泌性激素的功能。在正常成年婦女的卵巢中,每月有若干個始基卵泡發育,但其只有一個(亦可能有2個)卵泡發育成熟,直徑可達20mm左右,其餘的發育到某一階段時閉鎖萎縮

二、排卵

卵泡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向卵巢表面移行,成熟時呈泡狀突出於卵巢表面。在卵泡內液體的壓力和液體內蛋白分解酶及某些激素等的作用下,卵泡膜最後破裂,卵細胞隨卵泡液排入腹腔,即「排卵」。排卵時初級卵母細胞完成其第一次成熟分裂減數分裂),排出第一個極體,成為次級卵母細胞。隨後又迅速開始第二次成熟分裂,但僅停留在成熟分裂中期,如在輸卵管精子侵入時,才最後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個極體,成為卵細胞。排卵一般發生在月經周期的第13~16天,但多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的第14天左右。排卵一般無特殊不適,少數人可感到排卵側下腹酸脹或墜痛。卵子可由兩側卵巢輪流排出,也可由一側卵巢連續排出。

三、黃體的形成和退化

排卵後,卵泡皺縮,破口被纖維蛋白封閉,空腔內充滿凝血塊,為早期黃體(血體)。隨後結締組織毛細血管伸入黃體中心血塊,此時顆粒細胞增生長大,胞漿中出現黃色顆粒,稱黃體細胞,主要分泌孕激素孕酮黃體酮);卵泡膜細胞主要分泌雌激素。排卵後如受精,則黃體將繼續發育並將維持其功能達3~4個月久,稱妊娠黃體。如未受精,黃體開始退化,4~6天後來月經。已退化的黃體漸為結締組織所代替,成為白體。

32 全子宮切除術 | 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32
關於「婦產科學/卵巢的周期性變化」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