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昆蟲的防制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昆蟲的防制(control of medical insects),控制醫學昆蟲的發生、傳播和防止它們侵擾人體的措施。對預防和控制蟲媒傳染病如瘧疾、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恙蟲病登革熱等的發生和流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期的實踐證明,單靠殺蟲劑殺蟲,不僅不能徹底控制,而且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越來越多的耐藥蟲株的產生,因此要真正控制醫學昆蟲,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目錄

環境防制

通過改造和治理環境消滅或減少醫學昆蟲的孳生地及孳生條件,例如填平水坑、平整土地、翻盆倒罐等可減少蚊蟲的孳生地;稻田間歇灌溉可減少蚊蟲的孳生條件。此外,改善人類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習慣,例如,及時清除垃圾和糞便,保持住處清潔,可大大減少蒼蠅和蚤的孳生;勤換勤洗衣服可防止寄生;安裝紗窗、紗門和蚊帳可以防避等。

化學防制

用各種殺蟲劑和化學藥品等殺滅昆蟲。殺蟲劑可使昆蟲立即昏倒或過後死亡。有些殺蟲劑噴在器物或牆壁上,殺蟲效力可維持很久時間(1~3個月),這稱為滯留效力。從作用和使用方法上,殺蟲劑可分為胃毒劑(被昆蟲吞下才發揮效力,只對具咀嚼口器的昆蟲有效,如巴黎綠)、接觸劑(使用最多,與昆蟲接觸後從呼吸孔進入昆蟲體內,為化學製品或取自動、植物;氣態者如氫氰酸,液態者如礦物油煤油,固態者如DDT)、內吸劑(內服或注射入動物體內以殺滅寄生蟲,要求對使用者無害,尚無理想者)。DDT於1939年後廣泛應用,但許多昆蟲已對之產生抗藥性,對人和動物毒性又很大,現已不用。六六六(六氯環己烷)作用似DDT,但更快更強,也因對人毒性大,殘效長,今亦少用。有機磷殺蟲劑,如敵敵畏敵百蟲等仍有應用。新的化學製劑及植物製劑也在研究中。

化學防制的研究發展較快,在研究新的殺蟲劑、新的劑型及噴洒技術等方面都有新的進展。在有機氯類殺蟲劑方面,已合成兩類結構相似、容易降解的DDT類似物:N-(三氯甲基苄基)苯胺類和(三氯甲基苄基)苯醚類,對防制庫蚊按蚊等均有良好效果。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方面,除馬拉硫磷外,甲嘧硫磷殘殺威、惡蟲威等均是較好的殺成蚊劑;雙硫磷倍硫磷毒死蜱和甲嘧硫磷都是較好的殺蚊幼蟲劑。在合成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方面,除胺菊酯外,丙烯菊酯、苄呋菊酯、生物苄呋菊酯、苯醚菊酯、速滅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等均有較好效果,特別是溴氰菊酯是現代殺蟲劑中最高效的新品種,對蠅、蚊、臭蟲、蚤等均有良效。在噴洒技術方面,超低劑量噴洒技術是化學防治中的一大改進。其原理是應用不稀釋的原液進行小量噴洒,其噴洒的霧粒大小集中於 1~20μm,濃度高,容量低,效果好,不僅具有高效、省功、省藥、省費用以及減少環境污染等優點,而且可處理一般噴洒不到的場合,現場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殺蟲劑的新劑型和使用方法研究中最突出的是緩釋劑和控制釋放技術。這既可延長藥效,又能減少藥物流失,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但也應注意,化學防製法有污染環境和增加耐藥蟲株等缺點。

生物防制

應用其他生物(如魚類、細菌等)消滅醫學昆蟲。目前主要用於消滅蚊蟲,如在不同條件下放養柳條魚、鯉魚、草魚等,不但可消滅大量孑孓,而且可獲得一定的漁業利益。其他捕食性動物,如巨蚊、松薄蟲、渦蟲、水螅也均有人研究。醫學昆蟲的病原體,即可使醫學昆蟲患病致死的細菌等,也正被廣泛研究。如蘇雲金桿菌(以色列變種)含有δ毒素,被蚊蟲吞食後可使蚊蟲死亡,實驗室及現場試驗證明,它對多種蚊蟲幼蟲有毒殺作用。中國生產的該菌菌粉,取名「孑孓靈」,小規模現場試驗證明,對中華按蚊淡色庫蚊三帶喙庫蚊等都有良效,對人畜無毒性,生產工藝簡單,較有前途。其餘如球形芽孢桿菌滅蚊羅索蟲等也均有人研究。

其他

有人研究遺傳防制,如釋放大量絕育雄蚊,使其數量超過自然界的雄蚊,並使其與自然界的雌蚊交配但不能傳代,從而達到防治或消滅蚊蟲的目的。有人製成各種驅蚊器,帶在身上以驅走蚊蟲或防止蚊蟲刺叮,但一些試驗表明並無實效。也有人研究用紫外線或其他光源誘捕或誘殺蚊蟲,其實用價值有待證明。其他如拍打、捕捉、粘殺、網捕等均可採用。也可應用燙、煮、蒸、燒等方法以消滅蝨、蚤、臭蟲、蟑螂等。有的國家採用法規防制,即制定法規,對室內有伊蚊孳生的居民處以罰款,據說也有一定作用。

關於「醫學昆蟲的防制」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