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基因治療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生物化學》 >> 遺傳性疾病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診斷 >> 基因治療
臨床生物化學

臨床生物化學目錄

80年代初美國加州大學Cline首次對β-蛛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基因治療嘗試時遭到人們的非議,但時隔10年,分子生物學飛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1990年9月14日,在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國家保健研究所醫療中心,一位因患遺傳性腺苷脫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缺乏症導致抵抗力下降的4歲女孩,接受了W、費仁茲、安德烈等醫生用經處理的腺病毒為載體,將正常ADA基因導入患兒的白細胞中,並表達了正常的ADA,成為第一個接受基因治療並獲成功的患者。此後兩年中,她僅患過一次感冒

近來基因研究不斷深入,基因治療的概念也有所發展,不僅可導入正常基因以糾正遺傳性疾病基因缺陷,也可導入特定的DNARNA片段以封閉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達,即反義技術治療腫瘤病毒感染等疾病。

實施基因治療首先應具備以下條件:了解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診斷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正確應用與基因診斷臨床應用,在此基礎上分離、克隆正常基因或有治療作用的核酸片段。選擇高效的載體系統與目的基因重組。選擇適當的受體細胞,接受正常基因並回輸到患者體內適度表達,發揮特定的治療作用。

反義技術基因治療是利用反義核酸細胞作用,導入細胞內抑制或封閉基因表達的技術。反義核酸是指與異常表達或過度表達的目的基因或目的基因mRNA互補,並以鹼基配對的方式與目的基因序列結合的核酸,它可以在複製、轉錄核酸剪接加工,mRNA轉運及翻譯水平上抑制目的基因的表達,達到治療的目的。

反義核酸用於基因治療發展較快,如反義核酸最佳作用靶點的選擇,採用化學修飾方法提高反義核酸在細胞內的穩定性,常用硫(S)修飾,形成硫代反義核酸,為了便於反義核酸導入細胞,反義核酸常只有10-30bp大小。有時還用脂質體微囊包裝反義核酸,或以逆轉錄病毒作為載體等,提高反義核酸的穩定性和導入效率,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雖然基因治療已部分應用於臨床並獲得成功,但尚屬研究階段,導入基因的穩定性,表達時效等問題尚待解決。特別是外來基因導入引起的倫理討論尚無定論,在此僅做簡述,但我們深信基因治療在遺傳性疾病,腫瘤等疾病的治療上,將產生深遠的意義。基因治療的迅速發展給基因診斷提出了新的課題、新的要求,我們必須努力開發簡便易行的診斷分子生物學技術,以滿足發展的需要。

參看

32 診斷分子生物學在生化遺傳學實驗室的發展前景 | 常用分析技術在臨床生物化學中的應用 32
關於「臨床生物化學/基因治療」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