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下隙感染
A+醫學百科 >> 下頜下隙感染 |
治療措施
1.除應用足量抗生素治療外,及時切開引流甚為重要。當膿腫位於口底,尚未穿透下頜舌骨肌向頸部發展時,則在牙槽突內側或口腔底部切開引流,炎症多可控制。口腔底的後、側處有血管、神經通過,切開時要避免損傷。
2.切開後症状不見好轉或已經形成膿性頜下炎,可在局麻下,於舌骨上方沿下頜骨下緣之下並與之平行做一橫切口,切開頸闊肌及頸深筋膜淺層,在兩側下頜舌骨肌間做一垂直切口,向上分離即進入舌下隙。口底粘膜是否切開,視張力大小而定。皮膚切口避開不縫,以達到減輕組織的張力及緩解水腫的目的。手術前後密切觀察呼吸情況,隨時做氣管切開之準備。
3.全身支持療法。注意飲食,增加營養。給予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的藥物,如胎盤蛋白、轉移因子、新鮮血漿等。並注意口腔衛生及牙齒保健。
病因學理
下頜下腺及下頜下淋巴結的化膿性炎症,也可引起本病。一般來自下頜第2磨牙以前部位的炎症常先侵及舌下隙,第2、3磨牙的炎症則先侵入下頜舌骨下方的頜下隙;炎症蔓延至整個下頜下隙(包括舌下隙及頜下隙)成為膿性頜下炎(或稱盧德維氏頸炎Ludwig's angina)。如炎症未及時控制,可沿莖突舌肌向後擴展至咽旁隙、咽後隙,轉而進入頸動脈鞘,並經咽後隙到達上縱隔,可發生嚴重併發症。
臨床表現
起病時,為原發炎性灶周圍組織紅腫、疼痛,影響咀嚼及吞咽。炎症發展,繼而出現口底疼痛,舌運動不靈,口涎外溢,牙關緊閉。下頜下區紅腫,觸之堅硬。口底組織水腫隆起,腫脹的舌頭向後上推移貼近上齶,因而說話不清,進食時易發生嗆咳。若並發喉水腫,可出現聲音嘶啞及呼吸困難,嚴重者發生窒息。全身有惡寒、高熱、衰竭等膿毒病症状。
出自A+醫學百科 「下頜下隙感染」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4%B8%8B%E9%A2%8C%E4%B8%8B%E9%9A%99%E6%84%9F%E6%9F%9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下頜下隙感染」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