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C.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貝爾納,C.(Claude Bernard (1813~1878)),法國生理學家。實驗醫學奠基人之一。提出「內環境」概念,對消化、代謝血管運動神經等均有研究發現。1813年7月12日生於聖於連,1878年1月10日卒於巴黎。幼時家貧。1831年在里昂當藥劑師學徒,並寫過劇本。1834年到巴黎學醫。1839年在主宮醫院和法蘭西學院當實習醫師,曾隨F.馬讓迪進行活體解剖研究生理學,並懷疑一些公認的理論。184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但他從未從事臨床。1845年與一位巴黎醫生之女結婚,妻子的嫁妝支持了他的生理學研究,但妻子希望他開業行醫,夫妻始終不和,1869年他與妻子分手。1853年獲動物學博士學位。1854年任巴黎大學生理學教授,當選科學院院士。1855年繼馬讓迪任法蘭西學院教授,1861年為醫學科學院院士。1860年後健康不佳,多數時間在鄉下度過,在實驗室的時間減少,更多地從事哲學問題的思考。他計劃寫成《實驗醫學原則》,但因病未完成。1862~1863年寫成序言《實驗醫學研究導論》,後該文又經重寫,1865年發表。逝世後,成為法國舉行國葬的第一個科學家。

早期研究消化生理,1846年發現胰液脂肪消化吸收中的重要性,設計暫時性胰瘺。又在體內外研究唾液、胃液、胰液對食物的化學消化作用。證明營養包括三個過程:消化、被消化物質的運輸及化學摻合或燃燒;食物中的營養素必須先分解為小片段,再吸收並重新組合起來,1848年發現肝臟的糖生成作用。1853年首次進行離體器官的人工灌注,試圖用血液灌注,使離體器官繼續存活。1855年提出肝內分泌概念,發現糖原。1857年提純糖原,證明肝臟既能生成糖原,又能將糖原轉變成糖。1859年證明糖原生成是細胞過程。

他用切斷神經並給予電刺激的方法研究神經的作用。1851年發現血管收縮神經,1852年描述霍納-貝爾納二氏症候群。1858年發現血管舒張神經。1864年提出器官的雙重神經支配概念。

他接受A.L.拉瓦錫動物體內熱量來源於燃燒過程的說法,但認為這種燃燒並非組織內的碳直接與氧結合,而是在酵素幫助下的有機過程,這種燃燒不僅發生在肺,而且發生在所有的組織。他研究過藥物及毒物代謝。1844年證明箭毒只作用於運動神經,1855~1856年證明一氧化碳紅細胞中取代氧,使動物窒息,還研究過阿片士的寧麻醉藥以及酒精發酵。

他受實證主義影響,認為現象有兩層原因: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科學研究只能發現直接原因。他也曾批評A.孔德。他的「實驗理性主義」既反對R.笛卡爾的唯理論,也反對F.馬讓迪的經驗主義,但又以某種方式將它們包容。他認為實驗方法有三個階段,觀察、假說和實驗。假說是所有發現的基本部分,但未經實驗證實則毫無價值,實驗是一定條件下的觀察。他反對活力論,認為物理和化學是生理學的基礎,但生理學不能還原為物理和化學。生物學以科學的決定論(在相同的條件下會出現相同的現象)原則為基礎。他把生命現象分成兩組:合成的和破壞的,後者可僅用物理化學定律解釋,而前者不能。1851年他開始形成「內環境」的思想,1857年提出「內環境」一詞,其含義亦逐漸豐富。內環境的穩定是獨立生命的前提。W.B.坎農的「內穩態」概念及控制論概念與「內環境」概念有關。他認為正常與病理的功能間沒有本質區別。疾病常常是逾常的、變弱的或廢棄的生理功能。

關於「貝爾納,C.」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