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谷氨酸鈉(C5H8NO4Na),又叫麩氨酸鈉。是胺基酸的一種,也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谷氨酸鈉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谷氨酸是一種胺基酸,而鈉是一種金屬,谷氨酸鈉是一種由鈉離子與谷氨酸根離子形成的鹽。

IUPAC英文名 sodium (2S)-2-amino-5-hydroxy-5-oxo-pentanoate

CAS號 142-47-2

PubChem 85314

SMILES C(CC(=O)O)C(C(=O)O-)N.[Na+]

化學式 C5H8O4NNa.H2O

摩爾質量 187.13g mol-1

外觀 白色結晶粉末

熔點 225℃

在水中的溶解度: 易溶於水

主要成分:谷氨酸鈉是一種胺基酸谷氨酸的鈉鹽。是一種無嗅無色的晶體,在232℃時解體熔化。谷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在100毫升水中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鈉。  

谷氨酸鈉發酵法

1957年左右開始採用工業化方法進行生產,現在大部分谷氨酸鈉都用此法製得。

製作方法 1.發酵原料:用澱粉糖化液、廢糖蜜和合成醋酸作為炭素源,氮源則用中和了的氨、尿素等。另外還添加一定量的磷酸鉀、硫酸鎂、硫酸鐵等無機鹽類和生物素硫胺(維生素B2),而且還必須加入適量的青黴素和界面活性劑。

2.加工、發酵:將殺菌後的原料放入大缸中,在其中接種已培養好的種菌。用於生產谷氨酸的菌種已發現多種,但往往採用Micrococcus glutamicus和Brevibacterium屬的細菌。加入本培養液5%左右的前培養液,平均每分鐘送入為原料容量1/2~1/4的無菌空氣,邊送邊攪拌進行培養,其酸度保持在PH7~8。生產谷氨酸的菌種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性質的細菌。如環境條件不能滿足量,則谷氨酸的發酵過程就不能進行。

3.除菌:一般在30~32℃下,經過40個小時培養之後,進行過濾除去菌體而得到谷氨酸溶液。

4.濃縮、析晶、分離:將谷氨酸溶液濃縮而得到谷氨酸結晶體

5.中和、精製:用氫氧化鈉碳酸鈉中和、精製而成谷氨酸鈉。谷氨酸的產量為所用糖料的30~50%。

谷氨酸鈉(蛋白質分解法)

谷氨酸鈉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味精,是作為加味成分而分離出的一種晶體物質,稱為化學調味料。谷氨酸,是在1866年瑞特豪森(Ritthausen)將小麥麩用硫酸水解而得到的酸性胺基酸。1908年池田菊苗博士,利用海帶單獨分離出味美成分,並證明了這種味美成分就是谷氨酸鈉鹽,從而生產化學調味料。  

谷氨酸鈉製作方法

該法是最早採用的一種方法:1.在麩質、脫脂大豆等蛋白質中,含有大量谷氨酸,加入2~3倍的20%的鹽酸,用高壓鍋以120℃的溫度加熱10小時左右,水解而得到胺基酸混合液。

2.再進行過濾、減壓濃縮並加入濃鹽酸之後冷卻,即析出谷氨酸鹽酸鹽。

3.將此鹽酸鹽進行分離,再放入水中溶解,中和至PH3.2,即得到谷氨酸的結晶體。

4.將此結晶體過濾溶解於溫水中,用氫氧化鈉或碳酸鈉粉中和至PH6.5,再用活性炭脫色,過濾,減壓濃縮而得到谷氨酸-鈉鹽,分離出結晶,進行乾燥而成製品。

參看

關於「谷氨酸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