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維生素C缺乏病的病因學和分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臨床營養學》 >> 維生素C缺乏病 >> 維生素C缺乏病的病因學和分布
臨床營養學

臨床營養學目錄

壞血病主要由於食物中缺乏維生素C而致病。人工餵養的嬰兒及成人食物中長期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可患本病。

在自然界中,多數動物可利用葡萄糖的碳鏈,經葡糖醛酸(glucuronic acid)、葡糖酸(gluconic acid)、葡糖酸內酯(gluconolactone),再經葡糖酸內酯酶(gluconolactonase)的作用生成維生素C(抗壞血酸)。但人類及其它靈長類、豚鼠體內缺乏葡糖酸內酯酶,不能合成維生素C,必須由食物供給。

抗壞血酸的生物合成


圖15-1 抗壞血酸的生物合成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中,尤以橘、柚、檸檬以及綠葉蔬菜中含量最為豐富;動物性食品中肝、腎、脾中含量較多;穀類及乳類中含量甚少。如果在膳食調配中,食物選擇不當,可致維生素C攝入不足。

維生素C的性質很不穩定,遇金屬(鐵、銅離子)等觸媒作用易被氧化破壞;在pH7.6以上鹼性環境中,亦易被氧化分解,所以食物烹調、加工不當,往往導致維生素C大量破壞,也可引起維生素C,即可引起壞血病。

膳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C,即可引起壞血病。

32 維生素C缺乏病 | 維生素C缺乏病的生物化學及病理學 32
關於「營養學/維生素C缺乏病的病因學和分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