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真菌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真菌的存在極為廣泛。空氣、水及食物中常有無數真菌,人類的口腔、胃及腸道中也常有其蹤跡。平時僅為一種無害的寄生,但在胃黏膜局部血循環障礙或免疫力減退時,可引起胃炎潰瘍,甚至有穿孔竇道形成。

目錄

胃真菌病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能引起胃真菌病的主要菌種是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s)和麴黴菌(aspergillus),而放線菌則較為少見。據Bearse(1936)的意見,胃黏膜的局部血循環障礙或免疫力的減退,可能為真菌病的發生基礎。

(二)發病機制

初時常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層白喉樣的假膜,以後再發展為潰瘍,有時可發生黏膜下層血管栓塞。潰瘍或為單數或為多數,有時很小,有時可能累及整個胃壁,但一般不致形成穿孔。病灶上的壞死組織中常見有真菌存在,如屬放線菌感染則可見有硫磺顆粒。

胃真菌病的症状

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可以似胃炎胃潰瘍或癌腫而難於區分。X線檢查也不能對診斷有何幫助。雖然在嘔吐物及胃內容物中常能發現大量真菌,但因胃真菌病是如此少見,而胃內容物中可能發現真菌機會甚多,故單純發現真菌並不能認為是胃真菌病。文獻上所有已經報導的胃真菌病均未能有正確的臨床診斷,而最後的確診只能有賴於手術或活組織檢查

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在排除胃炎、胃潰瘍或癌腫後應考慮本病。活組織病理檢查可確診。

胃真菌病的診斷

胃真菌病的檢查化驗

活組織病理檢查是確診本病的依據。切片可見假膜存在,鏡下可發現菌絲

胃真菌病的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胃炎胃潰瘍胃癌相鑒別。

胃真菌病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術前的正確診斷實屬困難,則非手術療法亦難確定其療效。Bearse曾認為:因碘化物對胃真菌病有效,故對可疑的胃真菌病患者亦可試服大劑量的碘化物。在當前抗真菌藥物已經大大發展的情況下,胃真菌病的治療已完全改觀。因真菌病而致出血或穿孔者,應立即手術治療。

(二)預後

參看

關於「胃真菌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