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dx0.jpg

聯覺(Synesthesia)現象各種感覺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種感官的刺激作用觸發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聯覺」現象。最常見的聯覺是「色-聽」聯覺,即對色彩的感覺能引起相應的聽覺,現代的「彩色音樂」就是這一原理的運用。色覺又兼有溫度感覺,例如,紅、橙、黃色會使人感到溫暖,所以這些顏色被稱作暖色;藍、青、綠色會使人感到寒冷,因此這些顏色被稱作冷色。還有一種色覺稱「光幻覺」,可伴有味、觸、痛、嗅或溫度覺。「語—色聯覺」是指某些辭彙引起的色覺。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甜蜜的聲音」、「冰冷的臉色」等等,都是一種聯覺現象。人們在繪畫、建築、環境布置、圖案設計等活動中經常利用聯覺現象以增強相應的效果;有些畫家進行過聯覺實驗,比如用鮮明的色調對比引起一種非視覺的反應;聯覺還被許多詩人用做一種創作手段。不妨想像一下,如果聲音能用視覺感知,而味道能用聽覺感知,那將是什麼樣的情景。你可能會看到帶顏色的音符,品嘗到甜的或鹹的歌曲,觸摸到粗糙的樂曲。這是幻想嗎?不,完全不是。

近幾年,人們通過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研究證實,人類大腦的每一個區域負責某種感覺成分,這就使得聲音分屬聽覺區,而不是視覺或嗅覺區。但是,有時兩種不同的區域發生融合,於是就會看見有顏色的音符,聽見土豆的味道,並且在許多數字中能立刻辨別出一組相同的數字,因為這些數字可以從顏色上分辨出來。這就是聯覺現象。

共感者的共感能力隨時具有,並非能控制有或沒有。

聯覺分類

人的感官分為3類:化學的(如:味覺嗅覺)、機械的(如:觸覺、聽覺)和光學的(如:視覺)。聯覺又叫做通感,據科學家的統計全世界每2000人中只有一人。但通感研究者也有一個說法,更基因遺傳有關係。 聯覺者的感官知識部分聯繫在一起,有點人是2種感官聯繫在一起,少數人是3種感官聯繫在一起的。聯覺的分類是分成以下幾類的:

2種感官:字母--顏色聯覺;符號--味覺聯覺;聲音--顏色聯覺(聽到聲音看見五彩顏色的彩帶飄在空中);聲音--味覺聯覺;

3種感官:時間--空間--情感聯覺(注釋:擁有這種聯覺能力的人對歷史教科書等過目不忘);

一種隨著人成長而喪失的能力

在潛能上,每一個人都能體驗聯覺的感受,惟一的困難在於將這種感知上升到意識層面。

美國神經學家理察•西托威克(Richard Cytowic)在其《嘗出形狀味道的人》(The Man Who Tasted Shapes)的一書中說:「我們可以把感覺與電視轉播信號相比擬。電視信號從演播室出發,經過漫長的旅程,最後傳送到電視機上。電視螢幕上出現的畫面可比作我們正常的感覺,信號在其行程的終點被轉換成電視圖像信息。但是如果我們能在信號傳送的中途截獲並解讀它,我們看到的東西就不同於電視畫面:這種經驗可以與聯覺的感受相比擬。」

在15年的研究中,西托威克估算了這種現象在人群中的發生率:大約在25000人中有1人具有較穩定的聯覺感知。在這些人中大部分是女性,因此可以設想,聯覺是一種與X染色體相關聯的遺傳特性。實際上,繼承這個特性就意味著要打亂髮育期間的一種進程,在這一進程當中,人的感覺被「分為」5種不同的類別。

在西托威克看來,這種感覺分類的過程從胎兒大約4個月時就開始了,直到青春期才徹底結束。

1年前,英國劍橋大學的西蒙•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文章再一次證實了這個論點。他認為,各種感知能力在開始時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才逐漸被分開。因此,對一個嬰兒來說,媽媽的聲音很可能帶有美麗的顏色和溫馨的香氣。

然而,在某些人身上,各種感覺區之間的聯繫是如此之多,以致沒有發生感覺的分離,從而在成年後出現了聯覺的感受。在外人看來,他們是一些特殊的「幸運兒」,得以自動獲得這種感覺,事實上他們並不想這樣。對於他們來說,世界可能完全是另一個模樣:伴有視覺的聲音類似於五顏六色的煙火,對語言和抽象的概念與顏色混在一起。西托威克解釋說:「多數情況下,兩種合併的感覺往往是視覺和聽覺。如清脆的鈴聲可能引出一組三角形,出現在自己面前約15厘米遠的地方;狗的叫聲可能與一組運動著的圓和點聯繫起來。」發生這種聯覺是因為負責這些感覺的大腦皮層區很接近:解讀顏色的皮層區與解讀數字和聲音的皮層區都相距很近。

西班牙《趣味》月刊2007年8月號文章:感觀麻煩

春天清晨,路易斯都是邊看報紙邊吃早餐。他喜歡緊跟時事,但是除此之外,閱讀還能帶給他獨一無二的感受。每看一頁報紙,他的大腦中都會出現不同的色彩,比如A版讓他聯想起藍色,D版則是綠色,H版也許是黃色。而且每一個字母也能帶給他相同的感受。

字母—顏色聯覺

克里斯蒂娜一直希望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但是每當她坐在琴前,手指碰觸琴鍵的時候,一股強烈的色彩感就會衝擊全身,就好像遭受了一次棍擊一樣痛苦。這讓她不得不放棄了夢想。克里斯蒂娜和路易斯的感受並非幻覺,而是聯覺。聯覺是一種奇怪的可以以不同方式變現出來的感觀混合現象。一些人「看」到了聲音,另一些人可以「感覺」到色彩,或者「嗅」出形狀。由劍橋大學心理學家科恩領導的聯覺研究組發現,每2000人當中就有1人擁有聯覺能力。

自1880達爾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爾頓在《自然》雜誌上描述了第一例聯覺現象後,針對這種認知變化的研究就一直在經歷起起伏伏的探索過程。今天,全世界的神經學家都在研究聯覺現象。科學家肖恩~戴就是一位擁有聯覺能力的人,他把聯覺分為了40種類別。感觀混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不同的感觀混合現象。最常見的現象是通過形狀、氣味、聲音或者味道感知到色彩。

真實感受

理解聯覺現象的第一步是要確認這是一種真實穩定的感受。最初,人們認為聯覺不過是對兒時的認知記憶和聯想。另一種看法是,當一個人說數字5是紅色的,數字6是綠色的時候,這種聯覺描述是一種比喻。但是,這兩種看法都無法解釋為什麼只有一部分人擁有聯覺能力。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提出也許這種現象可以從生物學上得到解釋。因此,他們開始通過神經影像技術從人的大腦探究這一現象的存在基礎。西班牙格拉納大學實驗心理學家和行為邏輯系的研究員卡列哈斯指出:「今天,科學界已經深入了解到與聯覺現象相關的機體組織,以及這一現象存在的神經學基礎。」

如何解釋這一現象,目前科學界存在多種理論,其中一種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神經學家理察~系托維奇提出的。他認為,這種紊亂現象是由大腦中最原始的邊緣系統,或者說主管情緒的大腦區域造成的異常活動。「這是一種所有人都會產生的現象,只不過一些人對此有意識。」

進入聯覺大腦

西托維奇的理論沒有多少支持者。卡列哈斯認為:「建立在客觀數據基礎上的所有理論都認為,聯覺現象是因大腦不同區域之間存在額外聯繫而造成的。」例如,當一個物體的反射光抵達眼部後,視網膜上的視覺神經脈衝就會一直作用到大腦後部,在這一區域會對物體的形狀、顏色、厚度和運動產生圖像。接下來,這些特性就會在大腦顳葉頂葉的不同區域間分配,進而做進一步的處理分析。

例如對於顏色的分析,有關信息會抵達大腦的V4區域,這是一個紡錘形的腦回區,該區域也對每個數字的形狀產生概念。美國加州大學大腦和認知研究中心的兩位研究人員認為,數字——色彩聯覺現象可能是大腦V4區域與毗鄰區域之間交叉活動的結果。

利用磁共振進行的研究視乎可以證實以下的假設:對於正常人來說,當看到數字和字母時,大腦中與形狀處理相關的皮層區域就會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擁有聯覺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區域外,與顏色認知相關的V4區域也同時被激活。科學家們認為,聯覺者的大腦區域間可能存在更加廣泛的聯繫,毗鄰區域間的互相溝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躍。這種互相聯繫可能存在於所有人的大腦中,但只有聯覺者的被激活。

對於這種能力,人們普遍存在一種疑問,即為什麼只有一部分人會發生聯覺現象?一些人用基因來解釋這個問題。弗朗西斯~高爾頓已經注意到,如果一個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聯覺能力,那麼很可能會出現更多的人。2006年都伯林三一學院的心理學家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42%的聯覺者在家譜的同一等級中擁有一位親屬具備同樣能力。一些理論認為,聯覺現象與X染色體有關,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聯覺者大多數是女性。

與生俱來?

一些人認為,人生來就具有聯覺能力。科恩和他的研究小組已經發現,從出生到6個月大的嬰兒會把各種感觀混雜在一起,這是因為出生時他們的神經系統尚未成熟。在這一階段,各神經元和大腦區域之間的互相聯動非常旺盛,當功能逐步健全時,這種現象會逐漸消失。目前,科學界還無法解釋到底是哪種基因對聯覺功能發揮了作用,以及其遺傳構成。也是這是由某一基因突變引起的大腦各區域間的異常聯繫。或者也有可能是因為出生時的大腦區域間過度聯繫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反而更加活躍造成的一種現象。

科學研究指出,聯覺現象大多出現在數學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較差以及有過預知經歷的人也通常會出現聯覺現象。也有人認為,聯覺能力與一個人的創造力有關,因為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具備聯覺能力。給人印象最深的例證是俄羅斯記者所羅門~舍列舍夫斯基,他之所以擁有驚人的記憶力,完全是因為他的5種感觀之間能夠互相聯動造成的。在他聽到一條稿件的內容後,會立即看到顏色,聞到氣味,併產生其他連帶反應。俄羅斯神經心理學家亞歷山大讓他背誦各種方程式、不同語言的詩歌和長長的名單。幾年後發現,舍列舍夫斯基依然可以想起所有內容,但對他的智商測試卻顯示,他的智商屬於正常水平。

上天的額外恩賜

對於人類認知和意識行為的研究,聯覺現象具有特殊意義。許多專家指出,對聯覺現象的研究為找到比喻和語言能力的神經學基礎打開了大門。顯然,人類的祖先並不是因為部落首領命令他們把一件東西叫做香蕉,就從此學會了說「香蕉」這個詞,而是他們具有了使語言溝通能力出現並發展的某種技能。一些針對聯覺現象的研究提出,使聲音和物體形狀之間建立聯繫的能力可以成為語言和抽象思維發展的一粒種子。

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的神經學家格林森巴徹說:「我們都在試圖承認現實面前人人平等。但聯覺現象證實,我們周圍的人可能會對世界擁有不同的體驗。」對於許多有這種能力的人來說,這種「本事」是上天的額外恩賜。他們從中看到了這種能力帶來的優勢以及科學的進步。那麼,這種能力是否能夠依靠後天學習得來呢?伴隨基因技術的發展,能否巴原來不具備這一能力的人轉變成一個聯覺者呢?我們拭目以待。

關於「聯覺」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