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消化管的一般結構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組織學》 >> 消化管 >> 消化管的一般結構
組織學

組織學目錄

消化管(除口腔與咽外)自內向外均分為粘膜、粘膜下層肌層與外膜四層(圖12-1)。

消化管一般結構模式圖


圖12-1 消化管一般結構模式圖

(一)粘膜

粘膜(tunica mucosa)由上皮、固有層和粘膜肌組成,是消化管各段結構差異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 上皮的類型依部位而異。消化管的兩端(口腔、咽、食管肛門)為復層扁平上皮,以保護功能為主;其餘部分均為單層柱狀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為主。上皮與管壁內的腺體相連。

2.固有層 固有層(lamina propria )為疏鬆結締組織,含細胞纖維較多,並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胃腸固有層內還富含腺體或淋巴組織

3.粘膜肌層 粘膜肌層(muscularis mucosa)為薄層平滑肌,其收縮可使粘膜活動,促進固有層內的腺體分泌物排出和血液運行,利於物質吸收。

(二)粘膜下層

粘膜下層(tela submucosa)由疏鬆結締組織組成,內含較大的血管與淋巴管。在食管及十二指腸的粘膜下層內分別有食管腺與十二指腸膜。粘膜下層中還有粘膜下神經叢,由多極神經元無髓神經纖維構成,可調節粘膜肌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在食管、胃和小腸等部位的粘膜與粘膜下層共同向管腔內突起,形成皺襞(plica)。

(三)肌層

除食管上段與肛門處的肌層(tunica muscularis)為骨骼肌外,其餘大部均為平滑肌。肌層一般分為內環行、外縱行兩層,其間有肌間神經叢,結構與粘膜下神經叢相似,可調節肌層的運動。

(四)外膜

外膜(tunica adventitia)由薄層結締組織構成者稱纖維膜(fibrosa),主要分布於食管和大腸末段,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界限。由薄層結締組織與間皮共同構成者稱漿膜(serosa),見於腹膜內位的胃、大部分小腸與大腸,其表面光滑,利於胃腸活動。

32 消化管 | 口腔 32
關於「組織學/消化管的一般結構」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