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高原適應不全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缺氧 >> 氧療與氧中毒 >> 高原適應不全症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Syndrome of Insufficient AltitudeAdaptation (Mountain Sickness)

人未經適應就迅速進入3000米以上高原,或由海拔較低的高原進入海拔更高的地區,加上寒冷氣候的影響,或體力負荷過重,而使機體對低氧環境耐受性降低,以致個體適應能力不足,一部分可出現一系列症状和機能代謝變化,稱為高原適應不全症。國外習慣用急性高山病和慢性高山病。

我軍對高原適應不全症提出了下列分型:

高原適應不全症分型


上述分型簡明,有利於診斷治療。但對具體病人來說,常常是混合型,很少是單一的,但在一定階段可能以某一型為主。

我國幅員遼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地區,約佔全國總面積的六分。這些地區大多分布在邊疆省區,具有重要的國防意義。高原地帶氣候多變,寒冷、風大、空氣稀薄,對人體構成了一個特殊的自然環境。其中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降低,是高原環境對機體影響的主要因素。

在高原地區世居的少數民族,對高原環境已經適應,但一般人口稀少,對這些地區的經濟建設需要內地支援。我軍有守衛邊疆的任務,內地人員進入高原地區日漸增多,因此如何保證進入高原的人員健康,我是軍衛生工作的重要任務。

在海平地區,空氣在每平方厘米上所形成的壓力為101.3kPa(760毫米汞柱),在乾燥空氣中氧佔20.40%,故氧分壓為21.15kPa(159毫米汞柱)。空氣中氧所佔比例基本不受高原影響,當大氣壓力因海拔增高而降低時,則氧分壓按比例降低。下面選擇幾個不同高度的大氣壓和氧分壓的改變列表如下(表3-2)。

初抵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由於大氣壓中氧分降低,肺泡氣和動脈血氧分壓也相應的降低,毛細血管血液與細胞粒線體間氧分壓梯度差縮小,從而引起缺氧。如果逐漸登高,有一個鍛煉適應過程,在低氧分壓環境中,機體可發生一系列代償適應性變化,如通氣加強,肺泡膜的彌散能力提高;循環功能加強,輸送氧的能力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增加,紅細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氧離曲線右移,通過這些代償作用,以便使組織可利用氧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機體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可以較長期居住高原地區。一般地說,長期居住可適應的最大高度為5000米。但有人適應能力較弱,在5000米以下一定高度就失去了適應能力,而出現高原適應不全症。

在高原地區除了大氣壓降低對機體的主要作用,還有氣候的影響,如寒冷、大風、雨雪以及紫外線照射等。這些因素降低機體適應能力,往往是高原適應不全症的誘發和加重因素。因此在相同高度的不同地區,由於氣候不同,因而引起高原反應發病率也不一樣。

表3-2 不同的海拔高度大氣壓和氧分壓的改變

高度 大氣壓 kPa 氧分壓 kPa
英尺
0 0 101.31(760.0mmHg) 21.15(159.0mmHg)
10,000 3,048 69.51 (522.6mmHg) 14.55(109.4mmHg)
17,000 5,182 52.59(395.4mmHg) 11.01(82.8mmHg)
20,000 6,097 46.44(349.2mmHg) 9.72(73.1mmHg)
23,000 7,010 40.88(307.4mmHg) 8.57(64.4mmHg)
26,000 7,925 35.88(269.8mmHg) 7.51(56.5mmHg)
28,000 8,534 32.82(246.8mmHg) 6.88(51.7mmHg)
33,000 10,058 26.12(196.4mmHg) 5.47(41.7mmHg)

參看

32 氧中毒 | 急性高原適應不全症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高原適應不全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