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致熱原的作用部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病理生理學》 >> 發熱 >> 發熱的原因和機制 >> 致熱原的作用部位
病理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目錄

哺乳類動物和人類的體溫相對恆定,是依賴體溫調節中樞調控產熱和散熱的平衡來維持的。視前區-前下腦(preoptic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是體溫調節中樞的高級部分,次級部分是延腦、橋腦、中腦脊髓等。當POAH進行正常活動時,次級中樞退居次要或備用地位。而當POAH失去活動(如被病灶或人工破壞)時,次級中樞可能取代之而發揮積極作用。無論對體溫調節或致熱原的反應,可能都是如此。

至於致熱原(包括ET或LP)的作用部位,迄今尚難確定。許多實驗證明,在腦內存在著對ET或LP起反應的敏感區。用直接微量注射的方法顯示,這種敏感區正好集中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其它中樞部位的敏感性較低或不敏感。因此,只要有小量ET或LP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內,就有可能作用于敏感區而引起發熱效應。目前還未有證據可以表明,ET或LP能作用於外周溫度感受器或其它外周調溫結構而引起發熱。

由於ET的分子量很大,LP的分子量較小,因此多數學者認為,循環ET不能通過血腦屏障而作用於POAH,LP則能通過血腦屏障而作用於POAH。其實至今對此仍不能最後肯定或否定。關於ET能否通過血腦屏障,前文已有論述。關於LP,近年來有的學者提出其作用部位可能位於血腦屏障外的腦血管區。這個特殊部位,稱為下丘腦終板血管器(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inalis,OVLT)位於第三腦室壁的視上隱窩處(圖4-2)。這裡的毛細血管屬於有孔毛細血管,LP可能通過這種毛細血管而作用於血管外周間隙中的巨噬細胞,由後者釋放介質再作用於OVLT區神通元(與POAH相聯繫)或彌散通過室管膜血腦屏障的緊密連接,而作用於POAH的神經元。這種主張也有待進一步驗證。

OVLT在發熱病學中的作用示意圖


圖4-2 OVLT在發熱病學中的作用示意圖(引自Stitt,1986)

近年來新發現的三種內生致熱原的作用部位尚待確定。

32 新發現的內生致熱原 | 內生致熱原的作用方式 32
關於「病理生理學/致熱原的作用部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