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與化學損傷/毒劑偵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 毒劑損傷的醫學防護 >> 毒劑偵檢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

核武器與化學武器損傷目錄

在敵人進行化學襲擊後,應由防化部門即時組織化學偵察。其基本任務是:①查明染毒地域的範圍、性質、程度和毒劑各類;②標誌染毒地域的邊界和通路。

衛生部門則主要完成本分隊配置地域內的毒劑偵檢任務;對水和食物染毒情況進行檢查,確定能否食用;對傷員服裝、裝具、皮膚傷口、嘔吐物、尿等進行檢毒等。

為了準確和迅速完成毒檢任務,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偵察方法,收集現場有關材料,進行認真的綜合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毒劑偵檢一般分兩步進行,一是詳細了解敵人使用毒劑的情況,稱為初步判斷;二是利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進行偵檢。通常敵實施化學襲擊前,與我直接接觸的敵人突然後撤,佩戴防毒面具或進入掩蔽工事。此時應嚴密觀察,注意敵方動向。

一、初步判斷

根據以下情況,作出初步判斷:

1.敵化學襲擊的方式和企圖:為殺傷我方人員並欲佔領或通過某地域,常使用速殺傷性毒劑15~60秒化學急襲如沙林、氫氰酸或光氣等;為遲滯我方進攻或追殲,多使用持久性毒劑3~15分鐘襲擊如VX、芥子氣等;在敵我接近情況下實施攻擊或在敵我交錯態勢下,妄圖浮獲我方人員或掠取物資時,常使用失能劑或刺激劑;對我方陣地進行擾亂性襲擊,對指揮所、交通樞紐、戰役和戰略後方則可能使用持久性毒劑。

2.敵化學襲擊時的氣象條件:逆溫或等溫(夜間、拂曉、傍晚、陰天)時,風速2~4m/s,風向穩定,適合施放各種毒劑,特別是沙林和其它暫時性毒劑;風速大於6m/s,風向不穩定、對流(如晴天、白天)、空氣濕度大(霧天),一般只適於使用持久性毒劑。雨天、大風大雪,不適於使用毒劑。

3.化學襲擊的徵候:毒劑彈爆炸時炸聲沉悶、無明顯地震感;爆炸後出現異常顏色的煙雲(煙幕彈或刺激劑是白色煙團,工業芥子氣為灰黑色煙團);航空布灑時飛機低空慢速飛行,尾部有灰白色帶狀煙霧或細雨狀液滴;彈坑淺、彈坑周圍有油狀液滴時多為持久性毒劑;彈片較大、彈片可見特殊標誌;毒劑有特殊氣味;毒劑液滴落在地面、物體或植物上可見有色斑痕,以後葉子枯萎捲縮,花瓣顏色發生變化;雪地上有色斑點更明顯;水面可見有色油膜等。

4.人員中毒症状特點:遭敵化學襲擊後突然發生同類眾多中毒人員,根據症状特點初步判斷毒劑的種類。

二、客觀偵檢法

1.物理檢驗法:根據毒劑的沸點、熔點、比重、溶解度等物理性質的不同鑒別毒劑。

2.生物檢驗法:小動物對毒劑均較敏感,接觸後很快出現中毒症状。如蜂、蠅、螞蚱等中毒後很快出現飛行困難,抖動翅膀。麻雀、青蛙、雞、兔、狗等中毒時,出現眨眼、瞳孔縮小或散大、流涎、站立不穩、呼吸困難,活動異常等。水源染毒時,魚、蛙等活動加快、亂爬亂跳、活動困難等現象。發現大範圍小動物中毒和/或死亡是該地區有毒的徵象。   

我軍裝備的偵檢器材,形式多樣,如偵檢紙、偵毒器、檢毒盒、檢毒箱、毒劑報警器、化驗車等可供各級使用。偵檢紙貼在衣服或陣地表面,遇到毒劑液滴就會變色,並可根據顏色色變化判明毒劑種類。毒物監測中心可對各種樣品進行系統分析

化學偵察是及早採取防護措施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戰時宜採取各種攜帶式和固定式探測報警裝置形成點面結合的報警網路。

隨著高技術武器的發展,預計遙感報警器,小型化、帶有數據處理裝置的分析儀,以儀器分析替代化學分析以及快速化,自動化、具有濾毒裝置、空調器和通訊系統的偵察車是化學偵察(檢)器材的發展方向。此外,單兵偵毒器材的發展亦應受到重視,對它們的要求是:小型化、成本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32 毒劑損傷的醫學防護 | 毒劑防護 32
關於「核與化學損傷/毒劑偵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