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肝臟X線檢查方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放射診斷學》 >> 消化系統X線 >> 肝臟 >> 肝臟X線檢查方法
放射診斷學

放射診斷學目錄

檢查方法為平片與造影檢查,顯示肝臟的輪廓與大小,以及肝血管的分布與走行、肝竇的顯示等。

(一)普通檢查

平片:除觀察肝影內有無異常密度增高(鈣化)或密度減低(透光影)以外內部結構都不能顯示。其次可以觀察肝上緣(即膈緣)有無異常隆凸;肝下緣(腸氣襯托下)位置有無異常。若要觀察其活動度則須透視。故平片診斷價值有限。

(二)造影檢查

1、選擇性腹腔動脈肝動脈造影 肝血管造影是診斷肝臟腫塊病變和門脈高壓症的重要方法。現用的方法是經皮股動脈穿刺插管造影,在放射科進行。其步驟簡述如下;用薄壁穿刺針穿入股動脈,抽出針芯有回血後,立即插入引導鋼絲,並撥出穿刺針隨用擴張器擴大進針處後,將導管沿導絲放入,撥出導絲,在透視監視下,將導管直送至第11、12胸椎平面。由操作者將導管尖端送進腹腔動脈(約在第12胸椎平面,導管尖端被固定),透視下注入少量造影劑3-5ml,腹腔動脈立即顯影,證明導管位置無誤,就準備造影攝片;若顯影不是腹腔動脈,那麼就將導管尖端離開原處,再在附近尋找。造影時,須要有高壓注射器及連續攝片的裝置。常用造影劑為76%泛影葡胺40ml左右。壓力為3-4kg/cm2(有的以速度計算,則用6-8ml/s),連續換片11-12張,包括肝動脈的動脈期、毛細血管期及門靜脈期(因同時有脾動脈顯影),如果導管尖端插入肝總動脈又稱之為超選擇動脈造影。造影完畢後,撥出導管,注意壓迫局部,防止出血

2.門靜脈造影 使門靜脈及其屬支顯影,了解其解剖形態及血液動力學的改變、協助選擇手術方式以及觀察療效等。

門靜脈造影方法很多,重點介紹3種:

(1)脾門靜脈造影:經脾穿刺注入造影劑使門靜脈顯影的方法。穿刺點選在左腋中線8-10肋間(視脾大小而定),穿針用普通腰椎穿刺針,刺入皮膚1-2cm後,囑患者摒住呼吸,迅速向脾門方向刺入脾臟2-3cm,見回血後即快速注入76%泛影葡胺30-40ml,在5-6s內經手法推注完畢,立即撥針並局部壓迫止血。照片時間選擇約在注射一大半造影劑後拍第一張片,以後於注射完後12-15s內再照片3-4張。本法優點操作簡單,缺點有術後脾破裂及出血的危險。

(2)臍門靜脈造影:經臍靜脈插管注藥使門靜脈顯影。在下腹正中切一小口,找到臍靜脈並用擴張器輕輕插入,使與門靜脈再通,擴張後換導管注入76%泛影葡胺40ml,在3-4s內用手推入,於注造影劑同時攝片,按1、2、4、8s各攝片1張。本法優點為門脈分支顯影良好,肝實質顯影均勻,缺點是須作手術,而且不能顯示肝外門靜脈、脾靜脈及其側支的情況。

(3)經皮肝穿門脈造影:此法為近年來開展的一種新技術,在B型超聲的引下找到肝內門脈分支,用穿刺針刺入門靜脈分支,有回血後,撤出超聲器械,撥出針芯,插入引導鋼絲,在透視觀察下,使導絲進入門靜脈,然後再送入導管,撥出鋼絲,經導管注入少量造影劑,證實門靜脈無誤,固定好位置後,準備造影攝片。設備要求有高壓注射器與快速換片裝置。優點是既可清楚顯示門靜脈的肝內外分支,而且還顯示其側支循環,可在此基礎上,在門靜脈高壓時,對曲張的靜脈進行栓塞療法

32 肝臟 | 肝臟正常X線表現 32
關於「放射診斷/肝臟X線檢查方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