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穴手紋診治/疳積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手穴手紋診治》 >> 常見疾病的手穴治療 >> 兒科病症 >> 疳積
手穴手紋診治

手穴手紋診治目錄

【概述】

疳積與現代醫學所稱的營養不良相類似。多由飲食不當、營養不足、消化功能不健全、經常嘔吐腹瀉等多種因素而致。由於脾胃虛損,運化功能失常,致使水谷精微化生氣血津液的功能發生障礙,臨床表現形體消瘦毛髮稀疏、氣血不榮、肚腹脹大、食慾低下。嚴重時不僅影響生長發育,而且還易並發其他疾患。故應積極防治。

手穴治法】

(一)針刺療法

方法1:

選穴:四縫穴

操作:取患兒雙手,常規皮膚消毒後,醫者左手固定患兒四指,用28號毫針,對準穴位,直刺1分左右,然後用拇、食指擠盡黃色油珠樣液體。隔3~5天再如上法治療1次。

病例:王××,男,2歲半。半年多來逐漸消瘦,毛髮黃且稀疏成穗,面色蒼黃垢滯、腹大如鼓、腹皮薄、大便經常稀溏、尿如米湯。其母訴孩子能吃但不長肉,診為疳積。刺雙手四縫穴,擠出較多的黃色油珠樣液體。並囑其家長,適當控制小兒飲食,不吃生冷油膩。二周後來診,孩子外形如換一個,面色已見紅潤,腹大已消。再刺1次,如上法,一月後複診已基本痊癒。

方法2:

選穴:胃腸點

操作:伸掌,常規消毒後,用28號毫針,選准穴位,進針0.3寸左右。患兒可有抽麻感而哭鬧。注意不要彎針。每日1次,每次扎一隻手,連續治療5~7日為1療程。

(二)割治療法

選穴:魚際

操作:左手握患兒2~5掌指,並固定拇指外翻狀,使割治部位充分暴露、消毒。左手持手術刀,刀刃朝上避開血管,迅速戳入穴位,行縱行切口,刀口長約0.4~0.5厘米,深0.3~0.4厘米,此時皮下脂肪溢於皮外,醫者易刀換鉗,把暴露之脂肪慢慢全部撕掉,用消毒棉墊按壓片刻後,用消毒敷料固定。預防感染,7日後如未俞者,再割治另一隻手。治療期間忌肥甘厚味,節制飲食。

按語:魚際為手太陰肺經輸穴。肺主一身之氣,能使水谷精微布散周身。疳積為營養缺乏、氣血虛損。治疳必治脾,治脾先治肺。故割治肺經魚際穴可治疳積。

(三)手穴推拿療法

選穴:脾經、胃經、大腸、板門。

操作:補脾胃經。兩經在拇指螺紋面。旋推或直推300次。(見圖4-3);大腸經在食指橈側緣,自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100次;揉板門30次,自拇指揉向掌根。每周為1療程。

按語:脾胃經在兒科推拿中最為常用。脾胃在五行中屬土,「萬物土中生」,脾為後天之本,小兒脾常不足、大凡推必先推脾胃經。《幼科推拿秘書》:「五臟俱能成疳,先從脾傷而起。」脾家一臟有病不治,日久必有傳變,虛損五臟。治療時可採取多種方法。

參看

32 小兒低熱 | 小兒腹瀉 32
關於「手穴手紋診治/疳積」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