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性教育(sex education),包括性知識和性道德的教育。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產生,並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的。人和動物一樣,其性活動是一種本能,是人類繁衍的基礎。但這是就生物學上的人來說的,對社會性的人來說其性行為不同於動物,無時不受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而且性活動要涉及到自己以外的人,其本質便帶有社會性。男女之間的性關係從遠古以來的群居雜交、血緣家庭、族外群婚,發展到一夫一妻的家庭,這都是社會影響和約束的結果。

在中國,男女大防之說古已有之,起初禮教不被社會所重視,但宋儒大力提倡後,性成了不能談論的問題,出現了所謂「性禁錮」的現象。它剝奪了人們得到必要的性教育的機會,以至有人談性色變,有的人既缺乏性知識,也不掌握性技巧。有的婦女生過多個孩子,卻從未達到性高潮。但既屬客觀需要,有關性的問題是禁錮不住的,後果只是以無意識的影響代替了有目的的性教育,以錯誤的傳聞代替了正確的教導。「性禁錮」本身實際上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且也使性增加了神秘的色彩。這種情況在其他各國也都存在過,或者還繼續存在著。

從嬰兒到老年都需要性教育和有關性的知識。性教育是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的需要,是保證夫妻和諧、家庭幸福的需要。性教育要以性科學為基礎,必須包括性知識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兩個組成部分。性教育要父母、教師、學校和全社會各方共同來完成。

性科學和性教育的發展

性科學在20世紀開始發展,歷史較短。最初的工作是在心理學方面,從歐洲開始。德國醫學家I.布洛赫(1840~1922)於1906年提出「性學」這一名詞,後來又主編了《性學手冊》。德國精神病學家R.克拉夫特-埃賓於1886年出版了《性精神病態》,該書被認為是現代性學的奠基性著作。英國的H.埃利斯於1897~1928年期間出版了7卷《性心理學研究錄》。奧地利精神病學家S.弗洛伊德於1905年出版《性學三論》。對於性行為的研究則是美國動物學家A.C.金西開始的。他在1948年和1953年先後發表《人類男性的性行為》和《人類女性的性行為》。對性反應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則是美國婦產科醫生W.H.馬斯特斯和他的妻子、心理學家V.E.詹森。

性科學的歷史不長,而性教育的歷史則更短。就美國、日本來說,直到1960~1970年代性教育工作才受到重視。內分泌學是性科學的重要基礎,而內分泌學也是在20世紀初才開始的,所以性科學的歷史短不足為怪。

在中國,戊戍變法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於清朝末年曾提倡介紹性知識,以打破性禁錮、性神秘。魯迅是第一位在講台上介紹性知識的性教育先驅者,並極重視性道德問題。周恩來非常重視性教育,從60年代到70年代不但自己在大會上多次講性教育的重要,而且對性教育的內容、教材編寫、講授要求等都作了具體指示。但性教育在中國的真正開始是在80年代中期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性教育作為青春期教育的一部分,1988年國家教委編寫出版了有關教材,並將它列入中學生教育計劃之中。

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至為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身體,特別是生殖器官,迅速發育成熟,並出現男性或女性的特徵。青春期的男女嚮往異性,並有性的要求。這個時期精力充沛,智力提高很快,記憶力強,是培養理想、品格、才能、組織性等的關鍵階段。但她們心理上很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需要幫助。在這一時期里可以形成許多好習慣,終生受益,但也可不自覺地形成壞習慣,長期受累。因此這一時期的教育特別重要。

青春期一般從11~12歲開始,到十七八歲終止,是以第一性徵(即男女性的生殖器官)中的性腺(男性為睾丸、女性為卵巢)開始發育,分泌性激素(男性為雄激素、女性為雌激素)為起點的。隨之,顯示男女兩性差異的一些外部特徵,即第二性徵,逐漸出現。如男性身材魁梧、肩膀寬闊,喉結突出,聲音轉為低沉,出現鬍鬚陰毛。女性則體態豐滿,乳房隆起,骨盆寬大,皮膚細膩,陰毛出現。其後,男性出現遺精,女性出現月經。這一時期,隨著身體的發育,心理上也出現許多變化。他們有成人感、獨立意識,自尊心加強,情感上不穩定,容易出現波動,一反兒童時期的坦率,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心理活動。他們對青春發育期在身體形態、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正常變化既無知識,又缺乏思想準備。他們找不到能夠解答他們疑問的書刊,又不願向父母透露。性意識的萌發和隨之而來的各種心理活動,使他們加重了疑慮,更羞於啟齒。青春發育期使他們最困惑的正是性方面的問題。因此在青春期教育中不能不從性教育做起。這一時期的性教育必須包括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兩個方面。要幫助他們理解各種正常的變化,用科學知識去處理有關問題,幫助他們理解以理智控制感情的重要性,培養自我情感調節和控制能力;幫助他們充分了解兩性關係中的行為規範,正確區別和重視友誼、戀愛、婚育的關係。如果脫離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這些問題,而去抽象地談理想、品格等教育便難以取得效果。在談性問題的同時,要幫助他們認識性的問題直接與他們在業務和思想方面的成長密切相關。這樣也更有利於他們接受性教育,兩者相輔相成。雖然各個年齡段的人都需要性教育,但在青春期最為需要。

性教育與健康

生殖系統疾病除有一般疾病的共同性外,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功能性障礙更為常見,這在男性尤為突出;二是直接影響到配偶。性教育對預防生殖系統功能障礙和器質性病變有肯定的作用。

就生理變化來說,青年對月經、遺精、手淫等都應有正確的認識。月經時若能保持清潔衛生,在生活工作上作適當的調整便可減少月經病的發生。遺精純屬生理現象,偶然發生手淫也不會引起什麼後果,但許多青年受到錯誤傳聞的影響,對之憂心忡忡,形成嚴重的心理負擔,甚至可成為婚後性功能障礙的原因。

懷孕、生育都是生理現象,但相當一部分青年卻不懂得性生活與懷孕的關係,本屬意內的懷孕竟看作是意外,引起痛苦或甚至悲劇。有的青年在熱戀之後才痛苦地明白近親不能結婚的道理,或直到生下畸形或有其他異常的孩子後才恍然大悟。

很多性病患者對什麼是性病全無所知,完全缺乏預防知識。性病是經過性行為傳播的傳染病,統稱為「性傳播疾病」,有十餘種之多,其中包括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常見的性病則有淋病生殖器皰疹梅毒等。這一類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據估計全球每秒鐘即有4人受到傳染。這種病可以引起嚴重後果,甚至致殘、致命;同時也危害家庭、危害社會、危害下一代。性病容易造成不育,也可引起流產早產胎兒先天性病變等。性病是不正當婚外性關係、嫖娼等引起的,又在夫妻之間相互傳染。性病是社會道德風尚下降的一種現象。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在性病綜合整治措施中是重要的一環。

計劃生育對於家庭和國家的重要意義無需在此贅述。計劃生育對於保護婦女健康也極為重要,如果不懂得採用避孕措施就難以避免人工流產對健康帶來的不利,也難以實現計劃生育。

上述危害健康的情況,都可以通過性教育防止或減少。所以性教育是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西方國家兩性關係往往極為混亂,不但娼妓合法存在,而且婚前性關係、婚外性關係、性夥伴已經成為社會接受的現實,未婚者與已婚者在性問題上並無任何差別。在中國,未婚青年與已婚者所需要的性知識是不同的,不應受「性自由」、「性放縱」的影響。中國的性教育不但在道德教育方面不同,在性知識的介紹上也應有分寸、有區別。

參考書目

洪嘉禾等:《性的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9。

關於「性教育」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