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學/康復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
醫學電子書 >> 《康復醫學》 >> 概論 >> 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 |
康復醫學 |
|
|
一、康復醫學基本原則
康復醫學的三項基本原則:功能鍛煉、全面康復、重返社會。
美國心理學家Maslow在50年代提出了需要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人有五種需要①生理需要,包括食、渴、性、睡眠。②安全需要,包括對自身的安全和財產安全方面的需要,如要求社會安全,生命和財產有保障,有較好的居信環境,老有所養。③社交需要,包括對愛情,友誼,集體生活、社交活動的需要。④尊敬的需要,包括自我尊敬與受人尊敬兩個方面,由自尊產生對自我的評價,個人才能的發揮,個人的成就動機等。受人尊敬產生對名譽、地位的追求以及對權利的慾望等。⑤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一個人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需要,是人的高級需要。按這五種基本需要的重要性排列成不同層次,首先是生理需要,而後依次是安全、社會、尊敬、自我實現需要(見圖1-2-1)。殘疾人也有同樣需求有能停留在中間某個階段、因此對殘疾人需要進行全面的康復,不僅需要進行功能訓練,而且要在生理上、心理上、職業上和社會生活上進行全面的整體的康復,最終重返社會。
圖1-2-1 Maslow』s needs
二、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係。
表1-2-1 臨床模型與康復模型的比較
臨床醫學模型 | 康復醫學模型 | |
解決問題 | 疾病 | 殘疾、疾病 |
醫生的作用 | 行動者、知情者 | 教師、促進者 |
病人的作用 | 被動者 | 主動者 |
治療定向 | 個別進行、未形成組 | 協作組工作方法 |
治療手段 | 治療疾病及人 | 治療殘疾及人 |
目標 | 治療恢復、組織促進功能 | 恢復、模擬、調整、促進功能 |
(一)區別(表1-2-1)
(1)臨床醫學是以疾病的主體,以治癒為主,以人的生存為主醫生搶救和治療疾病。
(2)康復醫學是以病人為主體,以恢復功能為主,以人的生存質量為主使有障礙存在的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復功能,回到社會中去。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時採用協作組的工作方法,即以病人為中心,以康復醫師為主,集體討論決定(見圖1-2-2)。病人是主動者,允許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功能狀態,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醫生起一個教師及促進者的作用。
(二)聯繫:
(1)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促進康復醫學的發展,並為康復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及可能性:由於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外科醫師對眾多的重症損傷進行成功搶救,內科醫師也搶救了大量瀕於死亡的病人,造成慢性病人、殘疾人、老年病人增多,因此他們軀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及職業的康復需求增加,促使了康復醫學的發展;由於顯微外科、影象診斷學及急救學的迅速發展,使許多外傷,急性病得到及時診斷和恰當治療,這就為後期康復提供了可能性。
(2)康復醫療貫穿在臨床治療的整個過程,使臨床醫學更加完善:①利用臨床手段矯治和預防殘疾,如小兒麻痹後遺症矯治術。②把康復護理列為臨床常規護理內容之一,以利於患者身心功能障礙的防治。③從臨床處理早期就引入康復治療,康復醫師及治療師參與臨床治療計劃的判定的實施。
圖1-2-2 康復協作組形式
康復醫學的基本概念、範圍、簡史 | 康復醫療機構 |
關於「康復醫學/康復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