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
A+醫學百科 >> 干槽症 |
干槽症
目錄 |
疾病分類
疾病概述
干槽症主要發生於下頜阻生智齒拔除後,是由口腔細菌引起的骨創感染。目前多認為創傷和感染及拔牙窩大是其主要病因。因此,為了預防干槽症的發生,在拔牙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創傷,拔牙後應盡量縮小拔牙創口,應壓迫頰、舌側骨板,使之複位以縮小創口,並應拉攏縫合牙齦,縫合不可過緊過密,以防術後腫脹;拔牙前後可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疾病描述
干槽症是拔牙創急性感染的另一種類型,以下頜後牙多見,特別是在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後。
症状體征
干槽症是拔牙創急性感染的另一種類型,以下頜後牙多見,特別是在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拔除術後。在正常情況下,即使是翻瓣去骨拔牙手術,其創口的疼痛2-3天後會逐漸消失。如果拔牙後2-3天後出現劇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顳部、下頜下區或頭頂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藥物不能緩解,則可能發生了干槽症。臨床檢查牙槽窩內空虛,或有腐敗變性的血凝塊,呈灰白色。在牙槽窩壁覆蓋的破死物有臭味,用探針可直接觸及骨面並有銳痛。頜面部無明顯腫脹,張口無明顯受限,下頜下可有淋巴結腫大、壓痛。
疾病病因
干槽症是拔牙創的急性感染。
病理生理
治療方案
干槽症與手術創傷和細菌感染有關,所以術中應嚴格遵守無細菌操作,減少手術創傷。一旦發生干槽症,治療原則是徹底清創以及隔離外界對牙齒槽窩的刺激,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治療方法是在阻滯麻醉下,用3%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反覆沖洗,在牙槽窩內放入碘仿紗條。防止碘仿紗條脫落,還可將牙齦縫合固定一針。癒合過程為1-2周,8-10天後可取出碘仿紗條,此時牙槽窩骨壁上已有一層肉芽組織覆蓋,並可逐漸癒合。
用藥安全
目前,預防干槽症的發生,除盡量減少創傷,預防感染,儘力縮小創口外,在創內置各種製劑,均有不同的預防功效。近年來,臨床採用雲南白藥粉劑局部填塞方法預防干槽症,也有良好效果。
出自A+醫學百科 「干槽症」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5%B9%B2%E6%A7%BD%E7%97%87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干槽症」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